為期兩天的暑假教師培訓學習終于結束,我沒有被打了雞血后的激動與興奮。而是產生一些思考。幾位特級教師講的詼諧幽默,但我可以想象那份輕松是從怎樣的苦苦探索中得來。
任何一種工作都有自己的特性。能夠游刃有余,你才會覺得輕松。將個人才能發揮到極致,你才會有所成就。對待教師這個職業,我從極不情愿到勉強接受,時而滿懷信心,時而煩躁沮喪。
我們辦公室聊天常說一句話“現在的孩們真是不好管,就不學”。每次看到班里那幾個幾分成績的學生,我都會有一種挫敗感,失落感。我不想放棄他們,出于責任和排名都不想。可一次次的打擊,加上家長毫不在意的態度,我只好放手。我常懷疑個人能力,我是個loser。可,敗的心不甘,很困惑。教育是專業的技術,目前來看,我顯然不合格。小學階段的養成需要,更是讓我覺得肩上擔子的份量。小到握筆姿勢,大到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不關注,也可能影響一個孩子一生。我關注的是什么?這篇課兩堂能不能上完?82人的周記作文怎么改?學校安排的材料交了嗎?練習冊得隨課講了……。最怕什么?學生有個磕碰,碰到難纏家長。學生有個頭疼腦熱,家長能不能聯系上。有一次一個女孩,是留守兒童,不小心額頭磕破了。送到醫院關于縫不縫得問題讓我打了好幾個電話。爺奶聯系不上。媽媽沒接聽,爸爸說看醫生建議。醫生說看大人……折騰了三節課的時間。剛送回來,又有個男生肚子疼,也是聯系不上……心里更是焦躁。用個不太合適的詞當時就是“捉襟見肘”。
教師的幸福感低,低在哪里?待遇低,地位低,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還有一點我認為是工作的對象具有復雜性和發展性。今天有位老師說:應該讓最優秀的人才去當老師。我想這也是每個家長希望的,名師出高徒的理都懂。如今的教師隊伍中,80后,90后多少人是因為熱愛它而做,多少人是圖個穩定而從事。且不說那個別的特殊途徑.、目的加入教師行列的。農村本來就缺老師,每年還分不了幾個。低年級本是打基礎的階段,一個班卻給分了80多個學生,加上一個不合格(指教育能力和個人素養不夠)的老師。教幾年就會給幾百個家長留下不好印象,耽誤學生一年也可能就是一生。結果,家長牢騷,學生厭學,教師困惑,社會指責。問教師:你幸福嗎?太扯了。
剛才說到我怕的事,補充一件就是家長請吃飯或者送禮。學生成績不好,家長首先選擇請老師吃飯。孩子都四年級了,字基礎筆畫都不會。課文幾乎讀不下來。這是請吃飯能解決的問題嗎?他們不是誠懇和老師探討如何幫助孩子,孩子一哭鬧,他們就妥協。一部分家長的不負責態度讓人心寒。請的飯吃了,孩子沒進步,他背后說你。不去吃,覺得你不通人情。老師是神嗎?孩子座位靠后也想通過請吃飯,挑挑位。那誰應該坐后邊?不請老師的孩子嗎?我很痛恨國人這點,什么事都想走捷徑,搞特殊,顯擺,掙面兒。肆意踐踏制度,暫時取得了丁點好處,可多數時候又不得不走彎路,付出更大代價。誰能保證到哪都有自己的關系嗎?中國是人情社會,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多么生動逼真!都說國人勤勞智慧,而我覺得這厚厚的人情網和種種特殊,不也說明他們多么懶惰嗎?制度保證了多數人的利益。幾千年來,我們已習慣不相信它,所以還在網里沉浮。教育腐敗,這水又有多深?教育一日不從行政里分離出來,它便不能健康。教育不健康,老師,學生怎能健康?科教興國的路,還很曲折。
問題那么多,是不是就要糾結著度過生命的以外幾十年?當然不是。我說過每樣工作都有它所謂的好壞。你可以選擇不做教師。如果不能放棄,就盡力做一個健康的老師。南丁格爾說過“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社會性問題不能解決,那個人問題可以盡力而為。最好的選擇多讀書,獲取更多的知識。知識就是力量,用這份力量去救贖自己,也去影響孩子們。
任重而道遠,但在路上往前走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