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醒在一片鳥鳴中
萬物紛紛歸于靜謐
躁動不安的心
終于穿過原野和霓虹
跑到腔子里來
鍋里的粥開始顛簸
紅豆綠豆蕓豆熱火朝天地
講述關于疼痛的故事
疼痛不是感覺
它通過置換實現
又以漠視痊愈
所以你需要更多緘默
周而復始的單調
漸次可愛起來
被期許與等待裹挾的六月
狼狽又慌張地退場
緊接著已是七月中旬
這蹣跚的腳步
如何攆得上時光
這涼薄的舊美人兒
你不適合受傷
包括膝蓋和心臟
所以你更加不適合翹首張望
陽臺上裙角翻飛
風 ?? 又起了
天氣預報
周日有雨
后記:
若說周末有固定要做的事,便是熬粥,尤其是小米粥。一個小鍋子,兩把黃小米,三碗水,文火,二十來分鐘后,橙黃綿軟、簡簡單單的小米粥就好了。
我的小米粥與其他的略有不同。熬至一半,我會在里面放一點兒堿面,小米粥散發出綿軟的香甜,大概是由這點堿面兒勾引出來的。不過非陜北米脂的黃小米不可。提到米脂,難免讓人想到那句“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大概米脂的女子恰如這綿軟清香的小米粥般,香甜可人。
熬粥習慣的養成來自一個朋友。以前在一起,我常蹭喝她熬的八寶粥。那是我喝過最好喝的八寶粥,放點兒紅糖,晾一小會兒,香甜可口。只是我如何也熬不出那種味道。
我買來各種各樣的豆豆,分裝在不同的瓶瓶罐罐里,看著大大小小的罐罐和各式各樣的豆豆,就有滿滿的幸福滿足感。我的豆豆們似乎更適合用來觀看,它們入鍋后,便開始熙熙攘攘講述“煎熬”的疼痛,故它們出鍋后并不怎么好喝。
那時的我跟它們一樣,帶著如影隨形的刺痛來來去去。記得有次朋友說,“我媽和你的傷一樣,她整天疼得不行,你咋一點兒也看不出來?”……下班回去的路上,內心極度崩潰,似乎繃了好久,突然就會決堤。
在疼痛不間斷的提醒中,我開始慢慢釋然。似乎疼痛的敏感讓我對其他事物也變得更為敏感了……
走不快,索性蹲下來看忙碌著的小螞蟻,突然覺得自己就像它們中的某只,只是現在是較為安靜的那只。走不快,就逗一旁蹦來跳去的麻雀們,它們很有意思,從來不懼路人,不過熟悉的都快融為一家人了,也無需驚懼。
我會呆呆地看著遠處喂孫子吃東西的奶奶,孫子的調皮讓一旁的奶奶一會兒嗔怪,一會兒忙得不亦樂乎;我也會兀自待在修剪花花草草的園丁旁,有意無意地聊上兩句,“這是什么花?”“她們開了都有什么顏色,花期長嗎?”園丁師傅邊忙邊樂呵著講給我好多。
大概是在轉移注意力的這個過程中,我發覺單調乏味的生活漸次可愛了起來。我知道,無論如何也追不上行色匆匆的時光,便慢慢開始接受。接受的狀態下,反倒冒出好多有趣的事兒可做。只是此前的自己忙于對抗,忙于抵觸,忙于懼怕,而忘了發掘。
我漸漸學會了接受,也感受到,唯有接受,才會長出新的開始。接受便是全然地面對——怎樣都好。
朋友提醒,這是你的造化和福報,該感恩才是。現在的你,看山不是山,看水不像水,等撐過去,回頭看,一切就都不一樣了。也正是這個念想,讓我頓時有種被打通了的感覺。被丟進“高壓鍋”的“蒸煮”,自不會白挨。
如今回頭看,一切確是不一樣了。更欣慰的是,能逐漸動起來了。如若不是那次的傷,我會一直覺得,動起來是多么天經地義的事。現在明白,世上沒有那么多的理所當然。所以我格外珍惜每次的復健,感激每次訓練后遠離我的那些刺痛的回憶。
動起來,是老天對我的恩賜;他人對我的關心,便是他人饋贈于我的善。形式雖不同,性質卻是一樣的。所以哪怕小小的善意,也會讓我滿心感激。
在這條路上,我學著全然面對,同時心存感激,也許簡簡單單的幸福,就是這樣收集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