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燈紅酒綠的世界里,點一根蠟燭

元旦一過,就開始盼著農歷新年了。小時候,盼著春節是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好東西吃,趕上“解禁”還可以放炮。然后到了某個時候,盼著春節是因為一家人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現在盼著春節,可能只是因為有個長假,至于吃到什么、穿上什么、看見什么,似乎都不重要了。

過年的習俗,什么都不重要了。小年也不用給家里做大掃除,有個掃地機器人隨時待命。年前也不必去市場采購大魚大肉,魚肉海鮮也不過是家常便飯。至于貼春聯、福到家,實在多此一舉。“春晚”一年不如一年。放炮?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北京還放炮?良知何在啊?

不僅僅是春節,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變得不再重要。做飯也變得不重要了,隨手點個外賣就好;見面也不重要了,微信聊聊就好。很多人會辯駁說,重要的是內容,不是形式。重要是吃什么,不是怎么吃;重要的是聊什么,不一定面對面地聊。然而,在一個架空形式、只追求內容的世界里,我們生活的樂趣又在哪里?

一個多禮拜的圣誕假期結束,新年的第二天,公司同事陸續開始上班。德國同事的習慣是紛紛握手問好,祝新年工作順利、身體健康云云。我沒有正兒八經在中國公司工作過,不知道中國的氛圍是否也如此。同樣的祝福語說上百八十遍,能不能走點心,是否太流于形式?

德國人說,這是習慣,或者是習俗。很多人覺得西方人開放,東方人保守,然而在革故鼎新這方面,我們中國人是最開放的。就像改朝換代,一切舊的儀式都要徹底革除,才能把嶄新的東西迎進門。然而,是否舊的就是過時的,是落后的,是值得拋棄的?可能很多東西是的,但關于舊的傳統與儀式,可能未必。

若從功利角度講,很多傳統與儀式涉及內容更少、形式更多。若祛除一點功利,所謂的“形式”就是生活的樂趣。做同樣的事情,形式不同,效果也不同。吃同樣的東西,趴在床上看著《摩登家庭》吃,或是西服革履在五星級酒店吃,抑或除夕之夜家人圍坐一起吃,感受肯定是不同的。拋棄一切形式,吃飯這個事情確實會變得簡單,但同時也變得乏味,失掉了本來的樂趣。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對于不少一線城市的中產來說,除了北上廣的房子買不來、車牌搶不到,其他的物質享受并不難。越來越多的城市中產控訴生活的無聊,原因并不都是物質匱乏,只是生活失去了其本來的樣子。各種青春文學與社會名流矯揉造作地呼喊“熱愛生活”,而真正熱愛的不過是愛瑪仕和保時捷。如果你也厭倦了買買買的死循環,不如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堅持應有的傳統和儀式,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對生活認真一點,也對自己認真一點。

在燈紅酒綠的世界里,點一根蠟燭,不為與眾不同,只是不想讓生活那么無所謂。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