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讀《赴宴之前》

《萬事通先生》

拉姆齊讓凱蘭達當面出丑,得意洋洋地贏了100美金,自以為是是勝利,卻發現了妻子出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直被人喜歡的凱蘭達,寧愿當眾出丑,也不愿意讓一個跟自己較勁的人家丑外傳。故事開始,平淡無奇,而當我看到結局:

“沒人喜歡被人看成傻瓜。”他說。

“珍珠是真的嗎?”

“如果我有一個如此嬌妻,我絕不會讓她一個人在紐約待一年,而我住在神戶。”他說。結局戛然而止,意味深長。讓我聯想的閱讀韓寒《三重門》小說的結局:

Susan用極緩極低的聲音,掩飾不住的悲哀浸潤在里面,余泣未盡,說: “林雨翔,你太不珍重自己了,我討厭你的油滑。你知道我當初為什么意外考進區中嗎?不是發揮失誤,我以為你有才華,可你——我真希望你看看我的數學試卷,五道選擇題我都空著——十分我沒要,因為你說你會穩過區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只是我對凱蘭達是肅然起敬,對林雨翔是宛然嘆息。

《教堂司事》

一位在教堂勤勤懇懇工作16年的司事福爾曼,因為既不會閱讀,也不會寫作,被無情辭退。而當他失落地在大街上漫步時,想買一包香煙卻怎么也找不到地,他靈機一動:我不可能是唯一一個想在這條街上買煙的人,我敢肯定,誰要在這兒開個銷售香煙糖果的小店,買賣應該非常不錯。離職后他馬上行動,最終成為巨富。其中的經濟學頭腦是非常重要的,也正如那一句非常雞湯的話: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也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我很喜歡結局,“我確切地告訴你,先生,”福爾曼先生說,他依然露出一絲貴族的微笑,“要是會的話,我現在就只是內維爾廣場圣彼得教堂的司事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圖片發自簡書App

《患難之交》

特納以為他會得到一份工作,卻因為體力不支而喪身河底,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同時,要警惕,有時候,一個人看上去是個好人,但或許那只是表象。

《午餐》

一個白吃白喝的婦女,自以為是是賺到了,結果是讓自己胖得要命。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看到這個故事,沒看一句都讓人忍俊不禁,一個明明是想到高級餐廳蹭飯的人,一本正經地“不吃不喝”的話,結果越吃越多。下面領略一下這忍俊不住的話語,我想我下次也可以這樣運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中午從不吃什么東西。”

“我只吃一道菜,我覺得如今人們吃得太多了。或許點一條小魚就足夠了,我不知道這兒是否有鮭魚。”

“不,”她回答說,“我只吃這個。除非你們有魚子醬,我從不介意吃點魚子醬。”

“我吃午餐時從來不喝什么飲料。”

“除了白葡萄酒,”她繼續說道,“法國的白葡萄酒非常清淡,有助于消化。”

“我醫生不允許我喝別的酒,香檳酒還可以。”

“不,我午餐從來不吃東西,吃這點正好,我絕對不想再多吃了,我吃這些更多的是為了聊天,而不是為了別的。我不能再吃其他什么東西了——除非有那種大蘆筍。我如果不吃點這個的話,就會帶著遺憾離開巴黎了。”

“是的,只要一杯冰激凌咖啡。”

“你看,好多肉裝滿了你的胃,”——她是說我那份可憐的羊排——“你吃不下了。我剛才僅僅小吃了一些,所以我現在還可以享受一個桃子。”

《珍珠項鏈》

飛來橫財,魯濱遜決定享樂一個月,結果成了她的不幸。如電視劇《市場營銷》的女主角的故事如出一轍,女主原來是一個打兼職過窮苦日子的大學生,每天都吃盒飯,當有一次出賣初夜突然賺了一大筆錢,她揮霍了巨款后,她發現她自己再也回不去以前清貧的生活了,于是成了職業工作者,我想這與魯濱遜的經歷有異曲同工之處。德國女子馬琳·葛拉柏荷爾(Marlene Grabherr)2001年5月參加德國電視競智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豪”,奪得百萬馬克獎金。原本無業、突然擁有巨款的葛拉柏荷爾,大手筆買車、買房又到處奢華旅游,加上身邊圍繞著損友,幾年內獎金就揮霍一空。2011年媒體訪問時,她說,經濟拮據,甚至必須省吃儉用存錢看牙。不過,2014年這位一夜致富的幸運兒去年卻在貧困潦倒中過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小米聯合創始人劉德在2017“創新改變世界”精英論壇演講時,提到了小米的一個產品哲學——要有“明天屬性”。他以掃地機器人為例。兩年前小米做掃地機器人時,產品邏輯是把它當作在室內復雜環境里移動的無人駕駛車。掃地機器人的工作原理是,先通過感應器對房間畫一張地圖,然后經過規劃找到一條有序的清掃路徑,這跟傳統的、到處亂撞的隨機掃地機器人完全不一樣。還可以在辦公室直接通過手機App控制家里的掃地機器人,而且能從App上看到清掃狀況,掃完后,它就自動回到充電樁上去充電。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開始,劉德和團隊擔心人們不敢讓它在家里亂跑。但是賣了一年之后,他們發現有八成用戶都放心讓掃地機器人在家打掃,這說明人們越來越適應這樣的產品。劉德把這類產品叫做有明天屬性的產品。“從沒有手機的時代,到今天頻繁地用智能手機的時代,你再也回不去了。所以產品一定要具有明天屬性,使用者一旦使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再也離不開了。”

互聯網產品也是使用這個方法,讓你再也回不去。

《諾言》

我欣賞伊麗莎白 佛蒙特,人人都知她是一個嗜賭如命、揮霍無度、水性楊花女人,但這并不妨礙她生活得真實。她性格直爽,歡快活潑、有勇氣,她絕不虛偽,為人真誠。她一位與彼得蒙特結婚,她變成一個節儉的家庭主婦,看上去似乎是好的結局,不過最后卻以離婚收場。她說:一個人必須得表現得像個君子。這樣特立獨行的人是值得被尊重的。

《吞食魔果的人》

普遍說來,世上來來往往的眾生都由環境主導他們的生活。縱然有與周圍格格不入的人總是憤憤不平,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可能施展抱負,絕大多數人若非對種種遭遇泰然處之,也只有得過且過地認命。這些人就像有軌電車,永遠在同一軌道上運行,倒回去再開出來,開出來再倒回去,直到報廢后當做廢品出售。這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敢于主導自己人生軌跡的人。若是真的找到了,那就值得關注此人了。沒錯,威爾遜就是這樣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人們心向往這詩與遠方,威爾遜是個實際行動者,他放棄在銀行的工作,到意大利一個美麗的海島居住,明知道只有25年的保險,他卻義無反顧。二十五年的幸福生活是美好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二十五年完全幸福的生活以后,他的意志逐漸軟化。意志要有阻礙才會變得更強大,如果一個人一直在平地走,爬上用的肌肉就會萎縮。當威爾遜面對保險到期后的生活,他不再適應工作生活,最終變得精神恍惚。不過,那是他的選擇,所以當你做出選擇時,你就對你的選擇負責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不知道,你也不知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