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分享”的一點兒感悟
? ? ? ? 其一,剛在“劉老師心理工作室”群里,看到他今天的原創分享文章“讓人無語的好意”。看完思索良久,體悟很深。劉老師說,所幸他身邊都是心理學圈里的人,都善解人意。可是,慚愧的是,即使學心理學的我們,在生活中,誰又沒有打著“我是為你好的”理直氣壯的宣言,去訓導別人,甚至去干涉別人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呢?尤其在親人或曾有恩于他的人面前,“越界”得那么頤指氣使、慷慨激昂。
? ? 此時我又一次在心中告誡自己:除了我自己,其他人都是“別人”,即使是老公、兒子、父母、兄弟姐妹,統統是別人。我除了約束、督促、質疑自己外,對他人我統統沒這個權利。因為我不是他們,我不了解他們的需要和真正想法,所有違背你意愿的,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去關心、強勉你的行為都是暴力,都是控制,都屬“越界”之舉。也許,我們就是在他主動要求的情況下,給他一些建議和選擇的權利。這是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因為我們自己尚且要尊重、愛自己。
其二,今天讀《心靈七游戲》三,“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我又遭遇了之前的問題不知自己“擁有什么”和“想要什么”,也或者說“不自知”“受限制”。當下“找感受”和尋求“突破”仍是我急待做的功課。
? ? ? 今天《我的前半生》34集中,羅子君在被蘇曼殊辭退,公司門口對等待中的賀涵一番話:今天被蘇曼殊辭退和當初和陳俊生離婚似乎都是我自找的,但今天的我感受不同。我不再害怕,一點兒也不再驚慌失措,因為我知道我有什么,會什么,我可以到哪里去,接下來我能干什么。你不知道我的這個感覺到底有多好!
? ? ? 此時,該劇完成了對羅子君的形象塑造,一個成熟、獨立、有力量的女性站立在觀眾面前。我想這正是這部劇滿足觀眾需求和愿望,打動大眾情感的地方。
? ? ? ? ? ? ? ? ? 2017.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