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做了一丁點事情,就會開始有一種人生贏家的即視感,這樣其實只會錯過更多。這是讀書系列的第二篇文章,其他詳見
我在談?wù)摵芏嘣掝}的時候,采用的是成長動態(tài)的視角。怎么理解?就是我們基于當前的處境,再謀求能不能有更好的優(yōu)化空間。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隱藏變量。
就拿讀書的話題來說,每當我在批判一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聲音在說:其實會讀書已經(jīng)很不錯了。的確,對于一個從來不讀書的人而言,開始讀書,就是一種進步,這會給你一種很積極進步的感覺。
但是當你開始讀書了以后,你就不能沉浸在這樣的感覺里了,因為你已經(jīng)用自己的行動,從一群不讀書的人堆中,把自己區(qū)分開了。如果用成長的動態(tài)視角來看,你應(yīng)該要求自己,做得更好更到位。因為只有這樣想,才能讓你有更多的進步。
這也是我會批判一些事情的原因。我看到許多人,做了一丁點事情,就會開始有一種人生贏家的即視感,這樣其實只會錯過更多。當然我既然會這樣說,因為我也是在要求我自己,做的更多一些。
所以在后續(xù)你看到一些與你印象中不同的觀點,你的第一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克制自己,不要倒回去說話,因為往回看總是有一萬種為自己開脫的方式,但是要求自己做的更好更多,卻只有這一個選擇。
什么叫倒回去說話?比如假設(shè)有一個清華的學(xué)生掛科了。喜歡倒回去說話的人往往會說:人家也很不容易的,好不容易上了清華,掛科也沒有關(guān)系的,只要自己開心就好,好歹是清華啊,掛科了也是清華。
但是如果要用一個更嚴格的標尺來衡量的話:既然掛科了,說明必然會有一些盲點和問題,或者就是缺少足夠的時間投入,掛科對個人的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一些影響,所以吸取教訓(xùn),下一步做的更好一些。因為如果你在清華,其他人也在清華,所以如果你要倒回去說,你考上清華多么不容易,沒有進步意義,其他人也是一樣清華的。當你作為一名在清華讀書的學(xué)生,你和其他同學(xué)一樣,這個變量是相同的了,所以就不要挖這個方面的事情了。
這就是一個例子。你可以把掛科和清華替換成其他場景,其實一樣適用的。
倒回去說法最極致的就是說,你是一個王者,你是從億萬個精子里跑得最快的那個剩下來的,所以你要有信心……但是,誰不是呢?
再說回讀書的話題。其實現(xiàn)在市面上有許多讀書筆記的小組,這些小組從很多方面可以幫助你解決你的行動不足的問題。
比如搞一些拆書的活動,讓你用半小時來把一本書的結(jié)構(gòu)解出來;或者用個思維導(dǎo)圖來把一本書的目錄可視化;再或者用一個PPT做成一份講義式的文稿。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讓我們讀書吸收的形式,也算是我說的一種輸出倒逼輸入了。
注意我肯定了這些形式的價值,主要由于我們聚精會神的能力、持續(xù)行動的能力太差了,也就是我們很多人根本讀不完一本書,理解不了一本書,更不要說充分吸收一本書的精華價值。
鑒于此,我們只好通過一些形式化的方式,來約束我們,引導(dǎo)我們,做一些我們在理論上知道有價值,但是實際卻做不到的事情。
是的,這樣很有價值。但是你有沒有注意,這種看上去很形式的行為,卻也有一個明顯的弊端。也就是,你很容易淪落到信息收集層面。
請你自己反思一下,你的讀書筆記、導(dǎo)圖結(jié)構(gòu)、拆書產(chǎn)出,盡管會給你很多安心的感覺。但是這些是不是,在很多情況下,只是變成了一場信息搬運的行為?你有真正輸出一些融合之后的內(nèi)容么?你有對接你的已有體系和新信息來源么?你有落地執(zhí)行么?
也許你只是把目錄結(jié)構(gòu)、一些句子和觀點,從一個地方,抄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后你就心理很坦然,覺得自己進步了。但是你捫心自問,你真的進步了么?
你會讀書你真棒,但是能不能再要求自己多一點?
怎么要求?下一篇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