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門課

每一位剛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想到一個問題,而且會被這個問題糾纏很久。當然,這個問題甚至都還沒達到本文標題的境界。而是——如何上一門課。

能夠躍上講臺,張開口講話,并且連續講上四十分鐘。下課鈴響,松口氣的不是學生,而是新老師自己。

當上臺講話不成問題了,課堂上的“片兒湯話”也手到擒來了,那就必須想一想,如何,才能把一門課上好。

作為一名輔導員,我可以說沒上過課,因為目前我并沒有承擔教學任務。我也可以說上過課,給學生們開班會、和學生談心其實也是上課。恰逢新教師培訓,又接到通知我將為即將走上實習崗位的學生們上《就業指導》這門課,如何把一門課上好的問題,迫在眉睫。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么。沒教過課,但畢竟是十幾年學齡的資深學生。上學的時候,我們不是也經常對每位老師評頭論足,對老師的授課進行“督導聽課”么。現在,當我成為一名老師,如何教好一門課?

教好一門課,第一是教師自己要先吃透這門課。做學生的時候我們最不喜歡“翻譯官”式的教師。何謂“翻譯官”式,就是把學生都能看懂的書本上、PPT上的漢字,翻譯成聽著就厭煩的漢語。當然,我相信教授我的老師,都是知識淵博、思維縝密、邏輯清晰的老師。但這種念課本、讀PPT的“翻譯教學法”總是激起學生的抱怨:“這也用得著你來念嗎?我不是文盲,自己可以識字。”“這樣上課,干脆錄下來發到網上,也省的天天跑來跑去,累身又累心。”當年我也是這怨聲載道中的一員。

我以為,教師要教的,一是沒有教師指導學生自己看不出的知識學生光看書看不出的知識,二是,三是學生自己看書想不到的知識,四是如何獲取知識的意識、思維、技能。大學不可能教會學生所學領域的一切知識。大學之所以讓大學生放心地畢業,是因為這里的教育和學習讓他們明白——無論遇到何種新的沒見過的怪物,我知道到哪里可以找到資料,我知道怎么去認識這個新事物,我能學會如何降服駕馭這個怪物。

這就對教師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先進入教材,再走出教材。就像練習書法,剛開始要學歐像歐、學柳像柳,學狂草就飄逸灑脫,學篆隸就質樸雋永,終于學成一個合格的“書匠”。要想成為優秀的書法家,就要在胸中腦中不分流派、無論風格,進行雜糅,最后終于有了自己的獨有的特色。

教好一門課,第二是要做到穩準狠。

穩就是穩重、平靜,心平氣和地自我學習、自我梳理,內化于心,外化于教案,外化于教學設計,外化于我們的言語,外化于課堂。穩穩當當地把必須的知識、課程的框架、學科的思維、學習的能力教授給學生。

準就是準確,對課程理解要準確,對重點把握要準確,在課堂表達要準確,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學習興趣更要時刻準確把握。

狠。教師要對自己狠一點,可以不下苦功夫,但要下真功夫。教師要對教材狠一點,結合教學實際,考慮學生需求,以學以致用為準繩,該強調的就敲黑板,過時了沒用的花哨的知識該舍棄就大膽扔進故紙堆,毫不留戀。教師要對自己的教法狠一點,有這樣的感慨:“這門課我教了20年了,現在根本不用備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這或許是自欺欺人吧。當然,新興的教學手段教學技術不一定是越先進越有用,但時代在召喚、社會在進步,新思維新理念總歸是教師應有的時尚。

如何上好一門課。這個問題需要一名教育工作者用一生的教學實踐去尋找答案。也許答案就在進出教材、登堂入室、鞠躬盡瘁、樂此不疲地誨人不倦中吧。

2017/3/31

圖片來自磨砂黑


圖片發自磨砂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