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只要美好就夠了

藍色牛仔白板鞋.jpg

有人跟我說,看了我寫的影評就不想看那部電影了。我不知道是為什么,所以上次看完《我的少女時代》之后就沒敢寫。雖然當時有很多想寫的,但是我還是想大家去看看這部片,所以還是忍住了?,F在這部片已經上了那么多天了,我想該看的應該也都看了,沒有看的應該也基本上不會看了。所以現在應該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看過的感想了。

今天中午公司的同事說一起去看《我的少女時代》,問我要不要一起。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買了一張票。當時看完第一遍的時候我就想下次還要再看一遍,看第二遍的時候再寫影評。今天二刷之后,第一次的感受我卻不記得了,但是我還是知道這部片是什么地方讓我喜歡。這篇文章只能算是我個人的想法,不是影評。

這部電影的橋段大多在偶像劇里可以看到,劇情也沒有非常的引人入勝,拍攝手法也很普通,但是關于青春的感覺卻讓我如此向往,美好到足以讓我忽略其他。所以今天我只想跟大家聊聊青春。

很多人喜歡這部片,我想是因為它足夠美好,足夠稱得上青春,足夠像一個夢。國產的大多青春片都太現實,他們往往只是從青春開始,然后慢慢的車禍,慢慢的流產,慢慢的出國,慢慢的青春就都被狗吃了。

不管那些導演和編劇是出于何種目的制造了那些情節,反正我不喜歡,因為那不是青春,至少不是我想象中的青春。就算極少數的人真的撞了車,真的流了產,真的出了國,我想他們回憶起的青春也不會是導演所表現的那樣。因為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美好的,都是純潔的,都是不許被任何人玷污一絲破壞一毫的。

然而那些已經被社會的染缸染得烏七八糟永不掉色的導演,一心只想到社會的現實與殘酷,并把這些骯臟的東西強加到青春之上,他們自以為了解到青春的真相,悟出了人生的真諦,實際上他們才是對青春最大的褻瀆,他們只是把自己對青春的失望強加給觀眾,他們所謂的現實在青春之上只是世俗。

隨著青春的離去,我們每個人都在體驗著社會的現實,體會著人生的殘酷,這些我們都知道,我們也都受夠了,還需要導演去說么?青春是我們人生之中為數不多的純凈之地,它包含著我們年少輕狂,它包含著我們對生活的期待與向往,它承載著我們的夢想與回憶。它是我們在受到挫折之后避風的港灣,它讓我們在體會到人情冷暖之后感受曾經的美好,它也是我們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卷土重來的動力。它是我們人生之中最后的溫存。

可是那些導演卻偏偏要污染我們心中那最后一方凈土。能力不夠的導演想要表現他的深刻就不要選擇青春愛情的題材,我的青春就是那么“膚淺”,也就是那種無知才能承載那么多的美好,所以,不要侮辱了我的青春。

雖然90年代不是我的青春,但是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自己影子。時代不同,青春相似。不同的是學校,相似的是教育的方式;不同的是人名,相似的是平凡的自己與喜歡的她。調皮搗蛋的做法會變,但青春張揚放肆的叛逆不會變;喜歡一個人的方式會變,但是初戀簡單純潔的美好不會變。我們都曾那樣瘋瘋癲癲沒心沒肺,都曾那樣懵懵懂懂無憂無慮。

當林真心拿出拿個信封的時候我會心動,曾經的我也曾寫那樣情書,同樣會把信紙折成愛心或者方片,同樣會在信封上貼上畫帖。寫情書的時候是最美好的時候,文采飛揚,靈感井噴,每一個字寫的都那么認真,而且字數遠遠超過800。那個時候的承諾最美好,因為言而有“信”。后來的表白,再也沒人寫信,所以薄情寡“信”。

當徐太宇在操場上賭氣狂奔的時候我會被感動。曾經的我也遇到那樣的老師。當年的我被罰抄英語課本,幾十個本子我也偏要抄完,因為我不想認輸。年輕總有一股勁,總會不服氣,年輕是打不死的小強。當年的我們高考之前會撕書,整棟教學樓的書本和試卷都從樓上一起扔出去,每一次揮灑都伴隨著歡呼。年輕的時候總會瘋狂,那空中飛揚的試卷才是我們逝去的青春。年少輕狂的好日子,一轉眼就不見。

我覺得青春的逝去很可惜,并不是因為它后來變得現實,而是因為它太美好。就像每次看到林真心含情脈脈的眼神和徐太宇假裝毫不在乎的表情我都會被感動,我覺得很可惜,因為他們太美好,而我卻再也遇不到。

是的,青春,就像藍色牛仔白板鞋,只要簡單美好就夠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