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齋藤孝寫的,書名是“如何打造你的獨特觀點”,內容簡潔、清晰,易讀、好理解,是一本上手快、一口氣能讀完的書。
書的目錄有五天的任務組成:第一天、通過寫評論提高思考能力,這是形成“自己的想法”的基礎課;第二天、掌握思考技能的基本準備,名為思路的武器;第三天、改變行動的習慣,鍛煉溝通能力和聯想力;第四天、深化“自己的想法”的讀書方法,深化思考最高效的方法;第五天、加速決斷的思考方法,改變現實的力量。
第一天的任務是寫書評的訓練,最終目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想法。其中無論遇到怎樣的事,應該具備一種狀態是“耳聞目睹之事皆可談論”,這是第一步;從感覺上說來,八分堆砌事實或信息等,剩下二分添加個人色彩,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己的想法”。評論的最大關鍵在于評價而不是感想,重要的是對于評論的對象有著怎樣的追求,要用怎樣的態度講述,這種獨特的執著和偏愛就是吸引他人之處。避免批評,多贊揚,評論優秀的部分,引起讀者的共鳴;若想批評時,最好加上“僅就這部分而言”或“只有這部分作品不太符合我的心意”等限定性語句。通過引用,提高價值,無論怎樣的詞匯,只要添加引號,就會具有關鍵詞的性質。
第二天的任務是掌握思考技能的基本準備,接觸某一對象,就要養成“一定要作比較”的思考習慣;可以把文章分解成兩部分,大致區分為表達作者看法的A部分與作為輔助說明的引子或對比的B部分,通過總結詞匯群,就能理解文章的全貌。要掌握三種思路:尋找相似事物的差異、分解作對比、尋找不同事物間的共同點,這樣無論在怎樣的場合被尋求意見時,也不會無話可說。運用比喻、辯證法的方法在生活中鍛煉自己的意識,尤其注意分析各行業頂尖人物的言行表達,結合過去自己的積累,找到能引起感覺的地方,用客觀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自己的想法。是否能以“無知”的狀態細致地去耳聞目睹一些事,輸入的質量和輸出的質量也會不同,一定要杜絕先入為主的觀念。系統思考的方法要重視,準備、靈活、反饋是完成工作的三個階段,對所有任務來講,準備上不可欠缺的,現場隨機應變十分重要,及時反饋結果,并將經驗靈活地運用到下一次,能夠以更高視角來進行系統思考的人將可以促進個人的成長,社會的改變。了解這些內容毫無意義,能否實際應用這些思考方法,是否能夠把這些方法轉變為長久的技能,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天的任務是改變行動的習慣,利用電視、廣播電臺打磨用詞的格調,嘗試將聽到的話轉述給別人,要積極主動地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積累話題,應該用畫框化的概念思考問題;如果馬馬虎虎完成一件事情,覺得細節方面“差不多就可以”,對于這種做事方式也許不會使人產生不滿,但是專家和外行的區別就在于會不會在細節上鉆研。
第四天的任務是深化“自己的想法”的讀書方法,暢銷書一定要讀,讀書讀的越多,就能鍛煉長時間持續思考的能力,讀書量是衡量思考能力的標準;讀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培養自己精神世界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慢閱讀,一種是為了獲取信息快速閱讀的快閱讀;這里快閱讀重點不是讀透,而是通過閱讀書中兩成的內容,快速吸收八成的信息;30分鐘讀完一本書的方法:首先是閱讀目錄,然后解決的問題是引用,找出認為的關鍵部分進行略讀,同時試想如果推薦這本書會選擇哪部分文字呢?在這深層次閱讀。
第五天的任務是加速決斷的思考方法,改變現實的力量;思考的最高水平就是做出決斷后付諸行動,重要的事需要決斷時,就要在紙上列出所有要素;與人交談,事先要整理論點,列出積極和消極的方面,逐個驗證,涉及風險時,如何面對?找到重點是什么說出來,完善思路;思考有兩種,憑直覺行事和深思熟慮再行動。堅持用優先順序來處理多線性工作,每天重復這個動作,可緩解壓力;會議發言要控制10秒以內,養成傳達最重要的要素和關鍵詞;參加會議的三要素是數據、視角和想法,做到必須每天持續思考才是關鍵。
五天的訓練任務看似簡單,其實操作起來,落到實處也不簡單,因為用心去做一件事時需要投入的不僅僅是時間,更是內心深處的理解和吸收;把這五天來的方法內化于心,在實際學習工作中堅持訓練,讓自己找到自信,駕馭思考能力,達到“耳聞目睹之事皆可談論”,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發表的語言能得到聽者的認可、尊重,是可以實現的。這本書值得閱讀、也適合對自身欠缺這方面能力的人用心來讀,書中的方法可行,加之平時注意訓練自身的思考方法,假以時日,下一個言之有物、出口成章之人就是你。
還是那句話,知道方法不重要,做到持續思考、改變自身的能力才重要,你需要的就是一個動作,打開它,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