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的男爵》:“我”,薇莪拉,母親,父親,律師騎士,癡狂于讀書的強盜,流亡到樹上的西班牙貴族們,善意,孤獨,自由,卻沒有真正的“離經(jīng)叛道”。我從未想過這個結(jié)局,但不得不承認死亡就是唯一的終局。我翻回男爵撰寫《樹上理想國憲法草案》那一頁,作者毫不掩飾地說“書的結(jié)尾應當是:作者創(chuàng)立了在樹頂上的完善國家,說服全人類在那里定居并且生活得幸福,他自己卻走下樹,生活在已經(jīng)荒蕪的大地上。”小說結(jié)尾則完全相反。現(xiàn)實殘酷,所以動人。歷史無情,所以為鑒。人性殘缺,所以寂寞。
愿你愿我,尋到通向完整的那條路,即使它沒有盡頭。
附上書中最喜歡的一段:"夜里他傾聽著樹木如何用它的細胞在樹干里記下代表歲月的年輪,樹霉如何在北風中擴大斑點,在窩里熟睡的小鳥瑟縮著將腦袋鉆進翅膀下最軟和的羽毛里,毛毛蟲蠕動,伯勞鳥腹中的蛋孕育成功。”
2014/11/28
——
《流言》在賬本上記的是4月23日入手,應該是去年的日期,到今天才看完。這本書只是因為有個字一直懶得查,就不能翻下去了(奇怪的強迫癥),后來字典上沒翻到,又是古舊不用的字了……。張愛玲的散文著實好些,相較凄然的小說而言。所起的共鳴也并非情感上的,而是在于斟酌字句的領(lǐng)悟和審美感受。
2012/08/20
——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那是人性的一豆暖光,在黑夜之中微微顫抖。
201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