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紅認為,愛情其實是一種輪回,輪回是為了重溫童年的美好,或是為了修正童年的錯誤。我們童年里獲得過的幸福與不幸福都會在愛情里再次發生,童年時與父母的關系決定了我們長大后與愛人的關系。唯有通過自省,接受真相,放下對過去的執念,才能最終獲得真愛。”
疑問:如果我的愛情關系不是很好,那是因為我在童年時跟父母的關系不好,還是我老公在童年時跟父母的關系不好?
如果愛情是為了修正童年時的錯誤,那么我的愛情也許就是為了補償父愛,可是人的心理年齡跟生理年齡是不對稱的,并不是說生理年齡上跟父親相差不大,他的心理年齡就跟父親的心理年齡相差不多。
跟愛人的關系和童年時跟父母的關系是一致的。并不是說跟愛人的關類似童年時父母之間的關系。如果父母當時給于我足夠多的自由和尊重,那么我現在跟愛人之間應該也是有足夠多的自由和尊重。如果父母對我很多抱怨和指責,那么我和愛人之間也會有非常多的相互埋怨。
“武志紅認為愛會傷人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發現眼前人并不是心中想象的那個完美愛人;二是溝通過程中都只顧自說自話,沒有傾聽對方的聲音;三是自己本身就有心理創傷。”
眼前人和心中想象的那個人,很多時候并不是同一個人。“在每段戀愛開始時,雙方熱愛的那個對象其實都不是對方的真實存在,很大程度上,我們是將自己腦子里完美愛人的模型投射到了對方身上。”所以相處時間長了,你會越來越發現他跟從前不一樣,也許他沒有變,只是你看他的眼光變了,看到他的角度也變了,于是你覺得他變了。
溝通過程中沒有傾聽,只有自說自話,這在我和愛人身上非常貼切。我們的溝通更像是相互告知,甚至自己說完一二三也不等對方回答,就結束離開。這一點在我老公身上非常明顯,我多次提醒抱怨過,但他并沒有什么改變。也許我應該用我的行動去影響他,需要跟他溝通時,走到他身邊看著他說話,確保他聽見,并等候他回復。如果他需要跟我溝通,建議他到我跟前說話,聽完并要求他傾聽我的回復。這樣慢慢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有聽有說,才能有效溝通。
第三點自己本來就有心理創傷,這個我沒有覺察到過。因為一直也不知道有什么標準,但我想我小時候應該是受過傷的,只是傷口一直被壓抑在潛意識里。
“基于愛會傷人的三個原因,作者也分別談到了三個應對辦法。第一是正確認識眼前人,每一個戀愛對象都是一堂課,試著向對方學習而不是改造對方;第二是重視對方的心理需求,認真傾聽對方的心聲;第三是把著眼點放在自己身上,學會自省,修正自己內心的創傷。”
第一試著學習對方而不是改造對方,我應該已經開始做了。看笑來老師的文章,發現了老公身上的很多優點,比如他喜歡記錄,我也開始記錄。雖然整天對著電腦工作,他會經常起來活動,以前我嫌他煩,覺得他不夠專注,后來接受了一個觀點,經常起來走動更有利于健康,這其實是他保護自己的一個方式。他會經常抽時間出去運動,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
第二重視對方的心理需求。其實不只是老公,對孩子也是一樣,情感互動比飲食照料更重要。雖然我每天忙于煮飯做家務,但更重要的是要抽時間給他們情感關懷。老公需要尊重,兒子需要關注,女兒需要回應。不能因為我忙就去敷衍他們。這樣的關懷比三頓飯的味道重要多了。
第三把著眼點放在自己身上,這一點太重要了。只有先把自己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做一個母親,做一個妻子。你一天到晚忙孩子,蓬頭垢面,也不學習,如果有一面鏡子跟隨著你,你仔細看一眼,相信你自己都看不上這樣的自己,還怎么能要求老公和孩子愛你。每天刷牙洗臉把自己收拾好,穿的干凈整潔,帶著孩子再出門,而不是早上起來匆匆忙忙,牙也不刷臉也不洗就催著孩子趕著去上學。
自我成長非常重要,要活出自己的生命力,吸引別人來愛你,不是乞求,也不是要求。日益綻放的生命。
“以前,物質很匱乏,所以愛的主要內容是保證對方的物質需求。但現在,物質需要已經不再那么迫切,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則日益突出。所以,我們應該進化我們愛的方式,重視配偶或其他親人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