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早期中華帝國:秦與漢》是“哈佛中國史”叢書的第一卷,今天我們就從此踏上探索追尋中國歷史的旅程。陸威儀將秦、漢兩個早期帝國置于全球史、中國史的整體視野中進行觀察,就這一古典時代的五個主要特征予以深入探討。全書分十個專題,各專題又以時間演進為序,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秦漢二朝的概貌與演變,不僅覆蓋廣度令人驚嘆,而且筆法精細,見解精到,為我們重新認識早期中華帝國提供了廣闊而獨特的視角。
? ? ? ? 秦與漢對于中國,就像希臘羅馬對于西方,是古典時代,這個時代形成的一些特點,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后來整個的中國歷史。
? ? ? ? 1.在秦國帝國秩序之下并未被完全抹除地域文化的分野:秦統一了中國,但之后相當長時間里,國民的自我身份認同,還是基于原來的地域而形成的“秦人”、“楚人”、“齊人”等,七國人并沒有形成一個超越諸侯國的概念,沒有形成“天下觀”,統一的“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形成,還需要經歷相當長的時間。
? ? ? 2. 秦國統一六國后,形成了一個以往從來沒有的職位:皇帝。關于“皇帝”這個詞,絕對不像歐洲的君主這樣簡單。這個詞本身就是被神話的,“帝”這個字是上古時代神的稱號,比如我們熟悉的黃帝、炎帝,而且是秦國宗教里掌管四方的神。而“皇”這個字的意思是閃耀著神奇。所以秦王嬴政給自己皇帝的稱號,絕不僅僅是因為好大喜功,而是為了神話自己,賦予自己君權神授的意思。
? ? ? ? 秦始皇廢除了封建制度,設立郡縣制度,這樣就把全國的人事任免權以及財政、司法等權利全部集中于中央政府手里,而且這個制度一直貫穿于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歷史。
? ? ? ? 3.漢代開始,儒學獲得了統治地位,并形成了一套以漢字為基礎的、為鞏固國家而存在的學術體系,因為儒家學說所倡導的保守思想有利于政權穩固,后來儒學從政治領域又繼續延伸到哲學、歷史,以及社會行為規范。
? ? ? ? 根據儒家學說,皇帝應該是一個國家里的高的楷模。所以你看漢朝皇帝的字號里大都帶一個“孝”字。不過在漢代,這套價值體系的社會的約束力還比較有限。這一點和我們以后要說到的明朝大不相同。作者評價說:雖然在漢朝整個社會的價值體系建立起來了,但是還有沒擴展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 ? ? 4. 除了文化方面,漢朝在軍事方面的一些做法也對后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廢除了秦朝那種面向所有人的普遍兵役制,那么這是為什么?
? ? ? ? 漢朝是在秦末的戰亂里打出來的,親眼目睹了農民起義的威力。在冷兵器時代,正規軍對農民起義軍的優勢并不明顯,所以如果繼續實行普遍兵役制就等于培養了一支潛在的造反力量,而且農民都去打仗的話也會影響土地的耕種和國家的稅收,所以普遍兵役制就漸漸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