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

? ? ? 今天是入住簡書的第二天,不知道是那根筋搭錯了,竟然參加了日更的挑戰(zhàn)。說起來自己想寫點東西已經很久了,但是一直苦于沒有勇氣面對鍵盤上敲擊出來的行行文字,總就得稚嫩之氣有磅礴之勢,簡直不值方家哂笑。但好在平日里雜七雜八的亂讀書,心里壓抑了許多想法,不吐不快,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類似的感覺。

? ? ? 其實我不是一個能夠按心潛讀的人。說來也巧,在2014年的時候自己心性浮躁,索然辭工,肆意放蕩了一年,在我感覺困頓無奈的時候,無意中接觸到了“羅輯思維”,于是,我腦海中的世界就成了另一個樣子,也逐漸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即便是草草的讀,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慰藉。說慰藉,不如說是慢慢的換了一個內置發(fā)動機,這中間,痛苦是不要不要的,但是欣慰也是不要不要的。

? ? ? 每個人從第一個細胞開始,在基因上就注定了帶有非主觀的行為模式了,這也不怪誰,畢竟胚胎的本質就是遺傳,這也是基因的終極任務而已。但從自己有意識開始,我們無不接受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大一點了又聆聽老師的教誨,工作了要聽從領導的訓話,還有,別人的眼光與言論也慢慢影響了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但是我常常不自覺的心肝顫抖,總覺得生活與我水火不容。后來思來想去,或許是真正的我在問這么一個問題:我,怎么才能自己說了算?

? ? ? 這是我感到困頓的原因,同樣也是我因為改變自己而欣慰的出發(fā)點。那什么才是答案呢?到現(xiàn)在為止,我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不能說一點兒進展都沒有。

? ? ? 我認為,我們每個人的局限在大體上都是一致的:我們都是環(huán)境和自主意識的結合體。我們之間環(huán)境不同,自主意識也有很大差別,一次而造成了形形色色的個體,也因此,才構成了這個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但我還要說,也正因為此,大多數(shù)人或多或少都有不能或不敢做自己之感慨。如若改變也應看到這個一直都有的局限,說白了,做自己之是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你的自主意識來改變命運的方向,而這里的重要問題是:如何改變。

? ? ? ? 而我的答案或許同樣的令人感到雞湯:讀書。在大學的四年里面,我也曾認為讀書無用,甚或在接觸社會的一年以內還是覺得勸人讀書全是打雞血?,F(xiàn)在想來,其中的原因還真值得好好寫下來了反省一番。

? ? ? ? 其一是自己的不可一世,自負使我認為我的題目無人可解,甚至都不能體會絲毫,這一點真的跟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我從小就被教育,人定勝天,自然無法與人斗,因此也就形成了個體自負的性格,這還真是把所學所知一貫到底?。‘斘疑钊肓私饬诉M化的方向是隨機的,存在趨危要靠屬性補償,歷史沒有什么確定性之后,我在心底里面狠狠的抽了自己幾個巴掌,若不是這么多個機緣巧合,連我自己都不會存在,還有誰,應該去當你自己的垃圾桶呢?!

? ? ? ? 其二是應為自己不滿自己的現(xiàn)狀,但是心底里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有什么,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如果阿拉丁神燈真的存在,我又該如何向燈神要取我真正想要的?到現(xiàn)在為止,我對這個問題尚且沒有一個終極的答案,我只是知道,要承認現(xiàn)實,心少掛礙,力取所望,如果真的展開講,恐怕不是幾百個三言兩語能夠順的清的,但是這是基于我對經濟學、終極問題、關系問題的新認知得出來的。應該講,這是一個一輩子的問題。

? ? ? 最后一個是因為受害者偉岸!嘴上這么說,心理卻是那么想,曾經的我是一個以受害者自居的受害者,但其實,受害多是自己的想象,而且,與其說是受害,不如說是不協(xié)調,總有一款方法適用于改變現(xiàn)狀,如果沒有,你當自己發(fā)明之。

? ? ? ? 寫了這么多,還是那句話:讀書。真的不是雞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