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仁青
“在嗎?”打開微信,看到一個朋友的留言。一看留言時間,是今天早上9點。此刻12:30。
“嗯,在呢。”我回他。
“你忙么,現在?”他問。
“還好,你說。”我回。
“能請你幫個忙嗎?”他問。
“什么事,你說。”我回。此刻,我已經快沒耐心了。
三個來回后,他終于說出了他的需求。不是什么大事,力所能及,爽快答應了他。
但想想剛才這種對話方式,不止一次遇見,每次見到“在嗎”,短短兩個字,總是讓人有種喉嚨卡了東西似的難受。
也不知對方什么事。關系親密的,擔心對方著急;關系一般的,見到了,立即回,可能如上對話一來二去耽誤時間,不立即回,留著,心里又總有個事情在。
我最怕別人只給我留言“在嗎”。
作為朋友,我想了想,還是給他提了條建議:“最好直接留言說事。有事就說完整的話。最好不要只問‘在嗎’”。
如果對方在,就直接回復你了,不回復,就說明對方不在。如果你只留言“在嗎”,別人看到的時候還得問你什么事。
親人之間最好更別這么做,容易讓人擔心、猜測、著急。雖然不排除有人故意當作看不見不回復。但如果人家假裝沒看見你請求幫助的留言,說明人家不想幫你,你強求也沒什么意思。
我問他是否也有過類似感受。
“有。”他說,“確實很難受。”
也曾見有朋友發過類似的煩惱,引發很多共鳴。
當然,有時候,我們先問一聲“在嗎”可能是出于禮貌,僅僅是問下在不在,不在就算了,在的話再溝通。但你想過收到留言的人看到留言時的心情嗎?
或者,你看對方沒立即回復,基本可以判定對方不在,或者沒時間,你也可以補充一句:“沒什么大事、急事,不在就算啦!不用回。”
并非人人都24小時微信在線。
真有急事時,請打電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