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從《中國傳統節日美育》說開去

今天聽了駱筱紅老師的傳統節日美育課程,觸動良多。作為一個剛參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師,在各方各面,我都還處在摸索期,純粹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得以聽這樣的大師講解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真是一件特別幸運之事。她給我點亮了一盞燈,把前方的路照的澄亮,讓我明確自己要去向何方,如何走才不至于被絆倒。

駱老師(致樸)關于繪畫最核心的理念是“繪畫是一種表達”。是的,繪畫是一種表達,繪畫是一種表達……我的思緒激蕩起來,想到了語文教學,想到了作文教學,想到了我自己對孩子們學語文的要求,可不就是這樣的嗎?

語文的教學圍繞“字詞句段篇”來展開,包含了拼音、字形字義、詞性詞義、造句、修辭手法等等這些,最終目的是什么?這是我這一年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作文的教學,我們注重的是寫作內容,寫作技巧,把一篇作文寫精彩,但是我們發現,孩子們很容易寫出千篇一律的文章,又是為什么?我一直要求孩子們一定要注意學以致用,學就是為了用,用的本質是什么?這一切的一切問題,最終的指向都是一個——表達,讓孩子們通過學習基礎知識、各種技巧,不斷提高語言文字表達的能力,最終實現自如地表達自我,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表達,實在是太重要了!表達的方式有很多種,而繪畫只是其中一種,卻又是很重要的一種。它門檻較低,動手操作性強,孩子們樂于接受,學習速度也非常之快。

接著老師引領我們分析了這個時代美育上存在的問題。通過我們提出問題,最后總結歸納的方式,聚焦在五個問題上,其中備受矚目的是“美術教育該如何有效開展?”以及“非專業美術教師怎么去上美術課?”。駱老師曾放出“豪言”——“不需要任何美術功底,老師一樣能上好美術課!”。沒功底也能上美術課?還能上好?究竟駱老師會何種魔法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呢?抱著這樣的疑惑,我認真地邊聽邊思考著。

聽完之后,我恍然大悟,這樣做,竟真的可以做到這種看似不可能的事。晚上,我整理了駱老師關于傳統節日美育的教學思路,如下:以學生為主體,以自然、食物、儀式為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輸入,再由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進行輸出。這一點,我同桌馮海燕校長提出的一點非常好---“一定要相信學生,學生天生就是一個好畫家”,說得太好了。最后由老師做出評價。注意,評價機制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不評比,不淘汰。極好的保護了孩子們的自尊心與積極性。注重的是以下四點:1.創造性,2.自我連接,3.表現力,4.感染力。尤其重視的是創造力。

我又想到了我們最常見的美術課堂,兩種情況最為常見:1.臨摹,全班人臨一幅畫。2.自由畫,老師只負責課堂紀律。這兩種實在都不好,一種泯滅了孩子們的創造性。一種放羊式,全然不負責任,把一切甩給學生,連最基本的教學目標都沒有。由于見到的都是這樣的情況,我才會陷入深深的疑惑,不知美術教學該如何有效展開。

而現在,心中的疑惑一掃而光,我對于未來的教學充滿了信心,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一定會讓自己越來越好,讓學生越來越好,讓我們都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

美國一個基金會提出的美育目標中提出:給孩子提供一種理解世界的方式。我認為,不如說是給世界提供一種理解孩子的方式更為恰當。孩子天生都是畫家,這是他們極好的表達方式之一。透過它,我們能找回童年的自己,透過它,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孩子,透過它,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愿我們,教師、家長、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為這這個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注:文中提到了美育和美術教育兩個相似而又不太一樣的概念,非是筆者毫不了解,而是美育太大,我們具體落到了美術教育這一小點上。

歡迎各位指教。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