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背過幾首詠梅的詩詞,卻從沒想過,原來梅花的品質不僅僅是凌寒傲雪,還有報春、清香(貢獻),雖然后兩者在讀詩詞時也知道,卻從沒把它們歸到品質上。今晚聽徐教授講毛澤東主席的《卜算子.詠梅》,則不僅僅知道了報春、清香也是梅花品質,還知道了更多。
徐教授從陸游《卜算子.詠梅》講起,分析到梅花在這里除了凌寒、清香,還有孤獨受屈之意,彰示著詩人的懷才不遇。
由陸游《卜算子.詠梅》,徐教授點明毛主席的《卜算子.詠梅》的“反其意”其實是反“孤獨受屈”意,即表現的是梅花的凌寒傲雪之意,更有忘我之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表現的是一種經過苦難之后的無私奉獻。由此,徐教授講到了新中國的第一任組織部長曾志的一生。
曾志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對黨絕對忠誠的一生,不管經受多少苦難,不怨天,不尤人,對黨始終矢志不渝。曾志的一生又是不求名利、忘我的一生,把一生奉獻給了黨,退休之后就做一個普通老太太。她去世時沒有遺產,她說共產黨員不應該有遺產。她死后把骨灰撒到井岡山,沒有特制的墓碑,標志僅僅是一塊極普通的石頭。“開懷天下事,不言身與家”是曾志一生的最好寫照。
一個忘我的人是能承受住人生中的一切艱難困苦、委屈磨難的,因為忘我,所以能把這些看作是很自然的事。
徐教授講到,這樣的人不止曾志一個,“從雷鋒到鐵人王進喜,大多數的共產黨員只是在普通的崗位上做一個平凡人,但是他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無怨無悔,不驕傲,只欣喜,只把這些作為人生該做的事,存吾順事,沒吾寧也。他們的境界已經超過古之圣人。發動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希圣希賢,無私奉獻,這是中國共產黨能夠帶領中國面對世界走向未來的底氣。”
聽著徐教授的從古到今、從詩詞到人生的講解,忽然間很感動很感動。
學校最應該是一個傳播正能量的地方,但也很容易產生負能量。這段時間,由看到的、聽到的,不知不覺間內心又積攢了不少不好的情緒,感覺心胸都狹隘了許多。可是聽聽徐教授的課,看看他講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還有什么可在意可不平可看不慣的呢?
或許有人覺得忘我的人傻,但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但自己心里愿意就好。
徐教授的一堂課,驅走了內心的污垢。今晚的課,來得很及時。
“無怨無悔,不驕傲,只欣喜,只把這些作為人生該做的事,存吾順事,沒吾寧也”。感謝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