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測試工程師,很注重流程(會給大家造成錯覺,流程不正規的測試都不對,很多人都拿流程來批判公司,批判領導)。其實這些都是被市場需求給影響的,你去公司面試,不管他內部流程如何,面試官都會很拽的問你,你之前工作中的測試流程,顯得自己公司是朝著大公司靠近的。問你怎么寫用例,有沒有自動化,會用哪些工具,給很多從業者的概念就是做測試,流程,工具,自動化,編寫代碼,是基本功,也作為招聘的標準。其實很多公司,不同的架構,不同的產品,開發模式的多樣化,理論上的流程并不是適合所有公司的,需要測試管理者,去尋找最適合本團隊的流程。所以不要去抱怨流程不正規,最好的流程是最合適本公司產品需要的。
目前我所在的公司,測試流程,大體就是需求評審后,開始制定計劃(開發計劃,測試計劃),測試開始編寫測試用例,交付測試后,開始測試,使用工具禪道,測試(測試后期,運營,產品,UI會介入進行體驗測試)通過后,輸出測試報告,通知相關人員,測試通過,同意上線后,后端版本先上線,在線上進行驗證,通過后,發布前端版本。
今天在群里看到有人提到冒煙,在群里問了一句,老徐說冒煙不必專門做,平時測試時已經貫穿整個測試,后面我想了下,確實是這樣的。版本過來,先把正常流程走一遍,沒問題,就開始功能點的測試,上線前,我們會對全版本做主功能的冒煙驗證。雖然沒有特別拿出來作為流程,但實際我們一直在做。接口測試,也是如此。雖然沒有專門用工具去寫接口用例,但是測試過程中,從界面深入接口的測試不少。見面前,也用jmeter做過接口測試,但是實際工作中,從人力和時間成本上看,都不是最優的方案,而且對當時的產品(接口經常變化,而且后端開發不會輸出接口文檔,都是我們測試完成后,利用抓包工具抓取的信息整理出來的)來說,不是很適合,最后只是當做測試空檔期學習的模塊了。
目前產品較穩定了,開發模式越來越流暢化,測試編寫用例后,前端開發還未交付版本,測試有空檔期,可以把空檔期利用起來,開展接口測試(接口測試文檔比較全),這樣為我們后面功能測試減少壓力,并且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目前測試管理上還存著對組內任務的劃分有時候不是特別合適,以后任務不能由上至下,應該由下至上,這樣也能提高大家的責任心。這是對測試計劃后期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