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限于本人在學習和工作中學習到的心理學技巧總結,供借鑒與參考
1. 斯金納箱原理
-
斯金納關于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的實驗,是在他設計的一種動物實驗儀器即著名的斯金納箱中進行的。箱內(nèi)放進一只白鼠或鴿子,并設一杠桿或鍵,箱子的構造盡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動物在箱內(nèi)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杠桿或啄鍵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動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
具體實現(xiàn)內(nèi)容可以自行百度。
個人對斯金納箱的淺薄理解是:將一次固定事件的"回報"!!隨機分布成多次的概率性事件。
Eg:以彩票為例,福彩3D的單選中獎概率是1/1000,每注的花費為2元,從概率上說花費2000元就能獲得1000元的獎金收入,作為一個正常人都不可能接受2000元換1000元的這種不等比的交易。 我們從斯金納箱原理來分析就可以剖析為:花費2000元得到1000元是一個固定的事件,現(xiàn)在把得到1000元獎金分為1/1000的概率,用戶只需花費2元就有可能獲得1000元的回報,這正是斯金納箱原理所論證的反射思維,大部分人都會因為這種概率樂于付出。
Eg:游戲里的坑: 眾多抽卡系統(tǒng),在數(shù)值策劃的眼光這件商品總值xxx,根據(jù)把概率劃分以后,玩家可以以很低的投入去爭奪巨大的回報,這就是之所以玩家為何因為抽卡而樂此不疲。 對于這種概率而產(chǎn)生的貨幣來說,當然就是游戲廠商的收入了,既守住了經(jīng)濟系統(tǒng)的平衡又收獲了豐富的利潤。
Eg: 現(xiàn)在很多的1元購網(wǎng)站的興起的"技術原理"。。。。。
2.馬斯洛心理學
- 這個作為任何人都接觸過的底層心理學知識就不班門弄斧了。。
- 游戲中的馬斯洛:
1、生理需求——讓玩家真正感受眼耳感官的愉悅
生理需求是級別最低卻最具優(yōu)勢的需求。在游戲當中,滿足玩家生理需求的主要由游戲美術和音樂的策劃所滿足。音樂和美術首先確定適合自身游戲風格,并盡可能地讓玩家感受到“吃飽”一樣的愉悅感。-
2、安全需求——用引導、獎勵、交易提高新手的安全感
尋求安全感是人基本的本能。尤其某些重度游戲玩家,他們往往希望能夠在游戲中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感覺。讓一個新玩家在你的游戲內(nèi)找到安全感,等于讓他信任你的游戲,依賴你的游戲。
首先要讓新手引導真正起到作用,將游戲的玩法、規(guī)則、操作以及需注意的事項陳述清楚,讓玩家相信這是一款自己能操作并能得到快樂的“安全”游戲。
-
3、社交需求——給玩家現(xiàn)實一樣的感受,內(nèi)置社交平臺,完善社交分享
社交需求,屬于較高層次的需求。一個游戲滿足玩家越多的需求,就能給玩家更多的樂趣。從社交需求而言,游戲需要滿足玩家對友誼、愛情以及其他隸屬關系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國內(nèi)的玩家而言,他們比外國玩家更加注重社交的體驗,有時甚至超過游戲的感官體驗或基礎體驗方面的內(nèi)容。
在游戲內(nèi)部,公會與好友系統(tǒng)是基本社交元素。好友系統(tǒng)內(nèi),玩家的個人信息可以加入標簽或個人真實照片,可以滿足玩家在游戲內(nèi)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需求。
-
4、尊重需求——讓玩家在游戲中有優(yōu)越感和榮耀感
尊重需求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排序接近第四。但是在游戲的世界內(nèi),尊重需求往往是玩家玩游戲的第一需求。很多玩家都希望在游戲里尋找現(xiàn)實社會中找不到的榮耀感和優(yōu)越感,希望受到其他人崇拜的目光,希望受人仰慕尊敬。
-
5、自我實現(xiàn)需求——多元完善選擇,讓玩家自主地達到自我實現(xiàn)
并不是每款游戲都能讓玩家達到自我實現(xiàn),能讓玩家感受到自我實現(xiàn)也就意味著這款游戲已經(jīng)不在只存在于虛擬世界,它已經(jīng)成為了玩家現(xiàn)實生活的一部分。
3.破窗效應
心理學的研究上有個現(xiàn)象叫做“破窗效應”,就是說,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墻,如果出現(xiàn)一些涂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墻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xiàn)之后,人就會毫不猶疑的拋,絲毫不覺羞愧。這真是很奇怪的現(xiàn)象。
心理學家研究的就是這個“引爆點”,地上究竟要有多臟, 人們才會覺得反正這么臟,再臟一點無所謂,情況究竟要壞到什么程度,人們才會自暴自棄,讓它爛到底。
任何壞事,如果在開始時沒有阻攔掉,形成風氣,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個小缺口沒有及時修補,可以崩壩,造成千百萬倍的損失。
犯罪其實就是失序的結果,紐約市在80年代的時候,真是無處不搶,無日不殺,大白天走在馬路上也會害怕。地鐵更不用說了,車廂臟亂,到處涂滿了穢句,坐在地鐵里,人人自危。我雖然沒有被搶過,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記悶棍,眼睛失明,從此結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來談虎變色,不敢只身去紐約開會。最近紐約的市容和市譽提升了不少,令我頗為吃驚,一個已經(jīng)向下沉淪的城市,竟能死而復生,向上提升。
因此,當我出去開會,碰到一位犯罪學家時,立刻向他討教,原來紐約市用的就是過去書本上講的破窗效應的理論,先改善犯罪的環(huán)境,使人們不易犯罪, 再慢慢緝兇捕盜,回歸秩序。
當時這個做法雖然被人罵為緩不濟急,“船都要沉了還在洗甲板”,但是紐約市還是從維護地鐵車廂干凈著手,并將不買車票白搭車的人用手銬銬住排成一列站在月臺上,公開向民眾宣示政府整頓的決心,結果發(fā)現(xiàn)非常有效。
警察發(fā)現(xiàn)人們果然比較不會在干凈的場合犯罪,又發(fā)現(xiàn)抓逃票很有收獲,因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攜帶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認真地去抓逃票,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門不敢?guī)淦鳎悦獾貌粌斒А⒁蛐∈Т蟆_@樣紐約市就從最小、最容易的地方著手,打破了犯罪環(huán)結(chain),使這個惡性循環(huán)無法繼續(xù)下去。
4.鳥籠邏輯
掛一個漂亮的鳥籠在房間里最顯眼的地方,過不了幾天,主人一定會做出下面兩個選擇之一:把鳥籠扔掉,或者買一只鳥回來放在鳥籠里。這就是鳥籠邏輯。過程很簡單,設想你是這房間的主人,只要有人走進房間,看到鳥籠,就會忍不住問你:“鳥呢?是不是死了?”當你回答:“我從來都沒有養(yǎng)過鳥。”人們會問:“那么,你要一個鳥籠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兩個選擇中二選一,因為這比無休止的解釋要容易得多。
鳥籠邏輯的原因很簡單:人們絕大部分的時候是采取慣性思維。所以可見在生活和工作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是多么重要。
5. 帕金森定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諾斯古德·帕金森通過長期調(diào)查研究,寫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書。他在書中闡述了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后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干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干的人來協(xié)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利;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于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權利構成威脅。兩個助手既然無能,他們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