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想 關于讀書 旅行 觀影 看劇 還有其他事情的意義
讀過名人的理解 也看過簡書 知乎 豆瓣等等各路大神的回答 還是不明白意義到底在哪兒
就在今天下午 突然間 想明白了 這些東西給我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只是 對我而言的意義 這個意義是實際的能感受到的非哲學的存在
閱讀
除去工具性書籍 其他名著 類似小說 散文 書籍 自傳… 閱讀完它們會帶來什么樣的意義
最常見的答案是它不是及時給予你回報 而是在日后 你的閱讀量給你不可知的驚喜
我對此最有感觸是兩件事 第一個是小時候看得某個故事 初中的某次考試考的文言文正好是這個 第二個是很小看完名人故事 越長大越發現那些赫赫有名的人其實很早前我就知道他的經歷了
除此外 在今天下午 我想到的意義是 你的價值觀會因為你所接觸的思想受到改變 而這種改變 會直接影響你在人生道路中所做的每一個決定 而這些決定又直接決定了你所擁有的是什么樣的人生
比如 你看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你所接觸到的是 哪怕失明的人也會有自己的成就 假如有天你意外失明 除去正常的難過焦躁 在你的思想里還存在著失明不等于失去所有自己還是能有所作為 這種思想的來源 就是你曾接觸到的書籍或者其他 都有可能
而多讀書 是眼界的一種擴大 讓自己知道 千百種不同的面對問題面對生活的解決方式 以此當自己遇上時 能夠根據自身情況 做出 做好的抉擇
旅行
在十八歲前 由父母帶著 去過一些地方
十八歲后 進入大學 時間自由金錢自由 出于初中看過的那些類似安妮寶貝一類作者的書籍 把旅行定義成一種神圣或者標志 不知道標志什么 但覺得 如果我在旅行 那么 我的生活乃至人生是很不一樣的 帶著一種莫名的優越感
在大一一年內 去了北京 南京 哈爾濱 玉龍 蓬萊 長島 呼和浩特 ?大二第一個學期 去了香港 澳門 平遙 太原 大同
去當家教 去把錢節省下來 去旅行
在蓬萊之前的那些地方 不開心大于開心 或者說 根本沒覺得我來到這些地方會有什么不一樣 只是見識了一些可能從互聯網上就能知道的東西
而蓬萊 是轉折點
在蓬萊的青旅里 我認識了一些朋友 老板是本地人 放蕩不羈愛自由 是那種什么都知道滿肚腹黑的 ?很世俗卻又不世俗的 有著大把下酒菜的有故事的人 還有一對沈陽的情侶 女生是很直率的性格 男生風趣又很體貼 還有其他來自各處的人
大家一起去買海鮮 一起做 圍著桌子喝酒吃海鮮侃大山 第二天去長島 整個島沒有其他游客 寂靜的要命 我們幾個就在海邊捉螃蟹 捉了一下午
感覺到了嗎 我感覺到最簡單的快樂
得到什么了嗎 得到了他人的故事 ?見識他人的生活 改變了以前旅行的時候的固執
之后的旅行 每一次都能交到朋友 每一次都有除了這座城市本身帶給我的前所未有的東西和生活方式
觀影 看劇的本質和書籍意義 說白了 旅行也一樣 只不過 是親身去體會
那么 說到底 到底是什么 做這些的意義是什么
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外部強化 是說通過他人的行為及其后果 自己感受到的強化
同樣 對我來說 讀書 旅行 觀影 看劇 是通過他人的生活經歷他人遇見的問題及他們如何解決后果如何 來使自己擁有越來越合理的價值觀去判斷是非以及在我看不清前路的時候可以用來借鑒從而走向更好的路 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這就是 這些東西之于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