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干凈的衣柜過不久就又亂糟糟的?是衣服的問題還是你的問題?都不是。只是整理方法的問題。
究竟什么樣的方法可以一次整理,終身受用?只需以下幾步:
第0步,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具體想象自己在整理好的房間里生活的樣子
·問自己為什么想過那樣的生活?這樣有助于找到整理的動力
第1步,扔!
·過去一年都沒穿過的衣服,必扔。別想著將來某天可能會穿,其實那一天并不會到來
·舍不得扔的衣服,除非別人主動提出想要,否則不要送人,一般人可能會礙于情面或覺得沒太差就收下了,但日后也會為這些衣服感到煩惱,因為那些衣服并不是他們自己心動的。不要做轉嫁煩惱給他人的人
·有些衣服平時想不起來,整理的時候才發現它的存在,必扔
·不要擅自扔家人的東西
·不要當著家人的面扔衣服,八成會被嘮叨,增加你的愧疚感
·作者提出把衣服全拿出來堆在一起,再一件件觸摸感受是否心動,決定是否丟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衣服全部拿出堆在一起較難辦到,一是不一定有那么大的空間堆放,二是全拿出后再整理,時間不一定夠用,可能扔到一半就會被其他事情打斷。在我的實操過程中,我是按照初始擺放衣服的衣柜逐一進行篩查。今天整理這個衣柜,明天整理另一個,將以上提到的、沒有心動感覺的衣服扔掉。前后扔了十多袋,那種感覺真心爽!
第2步,分類收納,借助各種收納工具
·當留下來的衣服都是你喜歡的之后,要選擇分類擺放。例如原始情況中,某個柜子衣柜中有褲子、短袖、外套等等多種類別,這時就需要做整理,一號衣柜統一放長袖,二號放短袖,3號放裙子,4號放褲子等等。
·不要按季節分類衣服,因為有些衣服多個季節都能穿。直接按衣服本身的屬性分類即可。我自己基本按以下分類:
短袖/長袖/襪子/內衣褲/圍巾帽子/厚長褲/薄長褲、中短褲/半身裙/連衣裙
再加專門需要掛放的衣服,如大衣襯衫等等。作者提出左長右短,左深右淺,左厚右薄。不過我在實際操作中并未顧得上這些,都是愛掛哪掛哪= ?-
第3步,豎起來!
確定衣物的分類標準以及儲存位置后,逐一折疊成一塊塊可以豎著擺放的樣子
·只要能立著放的衣物絕不平著放。我們從老一輩的人那里傳承的習慣是衣服從下到上疊著放,那樣難以尋找疊在下層的衣物,抽取也不方便。豎著放就可一目了然,抽取便捷
·可借助各種收納工具
按以上3步把衣服整理好后,還需要轉變自己對物品的觀念。比如“斷舍離”的概念。斷,講白了就是知道哪些衣服該買,哪些不該買,不再一味地沖動消費。離,就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衣服并不是越多就越好,而是越精越好,累贅物品只會消耗你的精力,給你徒增煩惱。
其他關于整理的心得:
·對于灰塵恐懼癥患者來說,暴露在空氣中的物品越少越好,因此抽屜和柜子是不錯的儲物搭配方式。少買那種開放式收納物品,久了都是積灰~
·方形是最利于收納的形狀
·透明、半透明門更有利于尋找物品。對于不便于展示的物品,當然還是適合不透明門
·對于夠高的儲物柜,上部分做柜子,下部分做抽屜,是最利于人體獲取東西的設計方式。抽屜夠深有利于一次性瀏覽更多物品,但柜子卻不是越深越好,過深不利于人尋找放在靠里的物品。個人覺得對于柜子來說宜家的比利書柜的28cm深度為佳(超想買)
·比利書柜的另一大優點:可自行調整隔板高度,充分利用空間。不會出現固定死的高度,要么浪費空間,要么東西放不進需要另找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