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也就是前天,這個星期三,打車時遇到了一個拒載還特別欺負人的出租車司機,竟然被無情的攆下車了三次。當時由于急于趕路,沒有來得及將車牌號拍下來,以至于后來氣憤地想找運管投訴此人時,竟無從下手。但心中又氣不過,于是四處找人,想著能不能通過交警系統調取那個時段那個路段的監控視頻,找到出租車牌號。
將近三年的記者生涯,我自認為自己在這個小城的一些政府部門還是有個把算得上“熟”的人,可是當真需要找到這些“熟人”幫忙時,才發現自己真是過于高估自己了。打了一圈電話,一聽此事,“熟人”們基本上呵呵一笑,以“這種小事不好調取監控視頻”為由搪塞過去,順帶教訓我一番“誰讓你不拍下車牌號”.......
于是,我又厚著臉皮,在微信上打擾了一圈以前當記者時經常采訪的交警部門“熟人”,然后結果也是“呵呵”。
現在社交網絡發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聯系,基本上都在網上完成,幾句噓寒問暖,也改變不了日漸疏遠的心靈距離和空間距離。于是,在遇到需要熟人幫忙的時候,平日里你自認為還不錯的一個個“熟人”,竟變成了不忍打擾的貴客。再沒有了那種“能為朋友兩肋插刀”江湖義氣之友,一個個躺在好友列表里的,縱使平日在線上打得多火熱,但凡遇到事情,那也是冷熱冰霜,這才叫一個水火不相容也。
但話又說回來,從前我當記者時,對于別人的請求和幫助,除了本身自己對這份職業的正義感外,驅使我義無反顧的挺身而出的勇氣和力量,多半還在于這是我的工作職責,頭上是壓了上司的命令和肩上頂著的是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那都是和錢財掛了鉤的。在經濟利益面前,我的那點正義感倒顯得矯情得很。而別人找你,也多半是出于“我付了錢就是買你的服務”的心態,因此也不會對于你的隨叫隨到和仗義之手報以感恩之心。
如此想來,當你不在其位不謀其職時,你又怎該妄想別人能銘記你往日的那些“大恩大德”,又怎能和對方以“熟人”自稱,而此時你的一個自不量力再去打擾一番,更加顯得你是多么的毫無自知之明和癡人說夢了。
因此,“熟人”,自是不能輕易拿來打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