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一共看了三個版本的《小王子》,擁有第一本《小王子》的我尚處在高中時代,當時是因為一句“銷量僅次于《圣經》”的廣告語讓我決定買下這本書的。然而拿回來看完并沒什么感受,只覺得言過其實。
前幾天和高中同學又聊起讀書,聊著聊著又說到《小王子》,她說讀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體會。這引起了我的興趣,于是決定重讀一遍,看會不會有新的感悟。買了電子版剛讀完,最新版的《小王子》就隨之降臨,于是又讀了一遍。
看完之后只覺得信息量如此龐大,你能從中讀到太多東西,關于愛、關于勇氣、關于付出與收獲。
作者以“我”的視角展開故事,開頭因為蟒蛇和帽子的討論,讓人聯想到一些教育問題。當代社會過于復雜化的生活,讓孩子早早地脫離了天真爛漫,被未來、被命運套牢,家長無時無刻不在擔憂孩子輸在起點,興趣班、補習班、學區房等等,無一不是壓在孩子肩頭的大石。你不奮起直追,你就可能落后。于是每個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在拼命追逐,容不得松懈。在人人都著急的時代,如果不早早灌輸知識,很可能等孩子踏上社會那一刻已經晚了。
在孩子們最有想象力的年紀,最能發現探索的年紀,被家長用條條框框套牢,他告訴你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沒用的,沒有給你任何機會去嘗試。但這是家長的錯嗎?每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沒有一個家長敢拿孩子的未來冒險,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驗指點孩子的人生,讓他少走彎路,卻也錯過許多風景。
大人們用言語教授孩子們思想品德,卻用實際行動去推翻他們所教給孩子的東西。如果你問大人們為什么,他們會告訴你,進入社會你就懂了。進入社會,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們,就變得現實,而缺乏想象力。
大人們在做什么,他們為了事業、為了成功、為錢權名利勞碌半生。他們為的是別人眼中的幸福,那些我們應該最珍視的東西,諸如親情、友情和愛情,都成了他們成功的祭品。成功這條成王成霸的道路是永無止境的,當你自以為站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很可能才發現自己的一生是多么空洞匱乏。我們一再拷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生活才是真的有意義,我們不斷推翻、重塑自己的信念,只為了尋找一個答案。
也許我們最該做的是,放空自己,讓一切歸零,像小王子那樣,回到最初對一朵花、一顆星星的熱愛。
可以說小王子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能單獨拿出來作為一個議題來探討,他所遇到的充滿權利欲望的國王,充滿虛榮心需要被崇拜的人,兢兢業業的點燈人,靠喝酒忘記自己醉酒丑態的自欺欺人的醉漢,以及從沒親身實踐過的地理學家。這樣的人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因為“地球上有一百一十個國王,七千個地理學家,九十萬個商人,七百五十萬個酒鬼,三億一千一百萬個虛榮迷”,而我們就生活在地球上。
當小王子遇到賣止渴丸的商人時,商人告訴他,每周可以節省53分鐘的喝水時間用作其他支配。小王子說如果我有這53分鐘,就優哉游哉地向水泉走去。可見現代人在很多時候做事都是本末倒置的,他們忽略了真正該在意的東西。其實節省下來的時間,真的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了嗎?你本該在家中陪陪家人,或者約上三五好友聊聊生活,但你可能正埋首刷微博刷朋友圈打游戲。
之前朋友講過一個關于“你不抽煙,你的法拉利呢”的笑話給我,雖然并不適合用在這里作比,但如果香煙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當人們做這件事的時候會產生愉悅感。用藥丸代替這件事,顯然剝奪了他的愉悅的權利。
人活于世,有多少人可能直到生命的盡頭都沒考慮明白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義。就像小王子看到的那些擠進快車里,卻不知道自己找什么的人,于是只能周而復始地做著無用功。歸根結底還是心里的迷茫吧,如果心中有了目的地,無論繞過多少彎子,走過多少崎嶇,總能離目的地越來越近的。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他們對數目字簡直著了迷,“當你對他們談起你的一位新朋友時,他們從來不向你打聽主要的情況。他們從來不問:‘他說話的聲音怎么樣呀?他喜歡哪些游戲?他采集蝴蝶標本嗎?’他們卻問你:‘他幾歲了?有幾個弟兄?他的體重是多少?他的父親一個月掙多少錢呀?’他們以為只有這樣才算了解你的新朋友了。”
看完之后有些感觸,本書寫于1942年,現在是2015年。70多年過去,大人們沒有什么變化,依舊那么現實而缺乏想象力。
文中最浪漫的莫過于玫瑰、狐貍與小王子之間的故事。有人說代表愛情,有人說代表友情。因為澆灌、因為馴服,你就變成千萬朵花里最獨一無二的,你就在看到本來與你無關的麥田時也能覺得幸福。有的人養了五千朵玫瑰,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因為沒有一朵玫瑰的花朵是因為你而艷麗地綻放。
小王子馴服了狐貍,玫瑰花馴服了小王子。而對于“我”和小王子之間,又何嘗不是互相馴服。
小王子離開地球的時候,不讓“我”去送行,而“我”卻是異常珍視這個朋友的,小王子他懂得“我”畫的蟒蛇和大象,小王子可以被“我”引為知己。如果你的生命里,遇到這樣的人,當珍惜。
最后,小王子真的回到自己的星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