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欠錢不還?

今日,有微博網友發布一條內容,稱半年前一位朋友父母赴日旅游,期間其父突發心臟病,住進了日本醫院,后經搶救無生命危險。這次治療費用折合人民幣60萬元,日本醫院考慮到這位朋友家庭情況,同意其回國后分期付款。如今,這位當事人卻以“父親已去世,經濟困難”為由拒絕支付欠款。

自古以來"欠錢還錢,天經地義",而在此事件中的當事人,卻以經濟困難為由拒絕還款。經濟困難是不還錢的理由嗎?也許現實情況真如當事人所說經濟困難,但這不是不還錢的理由吧。或許你真的沒錢還,但不能就此斷了還錢意思,你可以選擇跟醫院商討延期還款,或能還多少就還多少,不夠的話后續補,拒絕還錢就是不行。

在該事件中,當事人的父母是在日本旅游區間突發心臟病,當事醫院出于道義情況下對病人進行救治。同時在沒有擔保人,沒有相關手續情況下,考慮當事人情況,同意其回國后分期付款。這是一份信任,是當事醫院對于當事人的信任。

可能當事人會想,又沒有擔保人,同時事件發生國外,人都回國了,這錢愛還不還,問題不大。不,問題大著。從小的方面來看,你的人品有問題,將造成你的個人信用危機,你的親朋好友以后對于是否借錢給你,相信大多會持保留意見。同時同從大處來看,這是對我們國民素質的抹黑,將會降低國人在他國的形象。還記得很小的時候,常聽說國外報道我們國民時,總是會標注素質低下,為什么呢?因為那時我們的同胞在他國,時常會有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扔垃圾等等行為,當然還有一個很大原因是我們國家那時比較貧困,國力比較弱。但經過30幾年改革開放,我們的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國力不斷增強,國民素質的提升,我們國民在他國的形象日新月異,才會達到今天的位置。

相信現在很多出國在外的同胞們,肯定比當年我們的先輩們自信的多,同時受到的尊重是30年前游走他國的同胞們不曾享受的。這個果實來之不易,是我們國家一步步努力的結果,是我們先輩們披荊斬棘所爭取的,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不要因為我們個人不當行為與言論,而把這好不容易樹起來的形象給破壞了。

有點扯遠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朋友來借錢。從于朋友間的信任,以及友誼,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借出??墒潞笾鲃觼磉€錢的不多,也許是忘了,也許壓根就不想還。相信這個時候,你會很為難,主動找朋友還,怕朋友說你小氣;不找朋友還,心里又憋氣;有時找朋友說起,他老是說會還,可就是不還。對于這種欠錢不還的,我們該怎么辦?

就我個人來言,如果數目小,那就不在追究,以后沒有了下次。如果數目大,自己的經濟又困難,那就主動找他還,不還的話,就通過親朋好友的輿論迫使他還,如果最后還是不還,那就只好啞巴吃黃連了,當然如果有借條的話,那可以找司法途徑。

這里給大家一些建議:

1)看人借錢,關系好,人品不錯

2)數額不大,自己承受得起

3)數額大時,打借條簽字,朋友是朋友,借錢是借錢,一碼歸一碼

最后用一位文人大師的話結束"借錢就是借出一個朋友,什么時候收回,什么時候就是朋友的回歸"。同時希望那些借了別人錢的,請及時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