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
看海,看見未知
看人,閱讀經驗
給往事添油加醋
玩弄對人生的自覺
也還是停下來了
好也停下來了
成為靜態
像永恒天堂的預告片
此生不耐受
越好越惱火
——劉天昭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不太容易感覺到四季的交替。如同關閉了身上的各種感官,盡管時間像一頭跛腳的驢子,心急地掠走屬于自己的一寸寸光影,我卻并不覺得,那又有什么不好?
朝九晚五的人,時間概念特別強,但也只是數著日子過日子,并不代表就不混沌。與大多數人一樣,我在周一的早晨最低落,在周五的下午最快樂。每個工作日里,都希望時間快點走,卻不太在乎每一天過得是不是有意義,值不值當?
總是希望快一點,再快一點,卻不知道加緊步伐趕往的前方,到底有什么?其實,隨便想想就能明白。若是生活的價值不能與每一天度過的天數一樣做加法,那么你努力趕往的前方,也并不是什么伊甸園。
庸碌的人照樣庸碌,閃耀的人依舊光芒萬丈。
我對有趣的判斷,是每一天是否進步一點。老實說,作為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我并沒有多少有用的經驗必須告誡別人。但是,我也不隨便接受別人以過來人的口吻,告誡我關于人生的道理。譬如,什么是對的選擇?我應當怎樣活?成為怎樣的人?
這些話說來可笑,聽來更可笑。每個人對于成功的判斷不一樣,對于有意義、有價值的判斷也不同。我不覺得這是件需要告誡的事,因此也不接受這樣的價值灌輸。于我而言,這是一件需要自我去探究的事,而不是像打游戲,參看攻略就能增加贏的把握。
王爾德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說過:
“教育是一件可敬的事,但是要時刻牢記,沒有什么值得知道的事是教得會的。”
大師之所以異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能更快參透常人未知的真相,并且保持風輕云淡。
這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正如Linkedin上所說,可以輕易地一舉成名,也可能少年夢死格子間。民智席卷權威,而流量卻掌控著話語權。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
社會的發展似乎在遵循著某種守恒的規律。不斷增長的GDP,好像是以犧牲人類某部分的道德來作為交換。那一座座崛起的城市,因聲色犬馬而顯得浮光掠影。我們身在其中,就像一只只剪掉觸角的蟲。只知活著,卻不知生活的真正滋味是什么?
美國著名哲學家馬斯洛曾說過:“
人是一種不斷需求的動物,除短暫時間外,極少達到完全滿足的狀態,一個欲望滿足后,往往又會迅速地被另一個欲望所占領。人幾乎整個一生都是在希望著什么,因而也引發了一切。”
這段話,用在現在,總覺得失之偏頗。大概,有那么一部分人,在碎片化信息的轟炸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欲望是什么?所謂的沉迷聲色,貪圖享樂,不過是最粗淺,最不像欲望的欲望。
或許,在這個被稱為最智慧也最愚昧的年頭,我們得明白自己的欲望,努力找回自己的感官。然后,去感知、去探究這個世界的各種未知,才能逐漸撥開生活的層層迷霧。
我也有很多欲望呢。想愛,想吃,想從生活的正軌上竄下,來一場不管不顧的旅行。想遇見一個知心知味的人,三杯兩盞淡酒,痛快淋漓地聊一個通宵。想用一個無休止的夢想,去換取未來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