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儼然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無論你在天南還是地北,只要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你都要拖家帶口,或者坐了汽車擠火車,或者高速路上看人流,或者高價買一張機票,無論多難,都擋不住回家的路。
回家過年,自然有了相聚的機會和理由,只是除了回家看父母又有多少相聚是你期盼已久?
前兩天,沉寂了一段時間的初中同學群又開始慢熱起來。有同學倡議,春節期間的老同學應該聚一聚。
倡議雖好,只是應者實在是少,即使有人發了紅包,回應者還是不足十人,群里早已沒有了剛開群時的熱鬧。
這本是預料之中的事。同學群剛剛建立的時候,畢業十幾年沒有音信的同學因此聯系在了一起,大家格外熱情和興奮,仿佛找回了曾經的記憶。聊了幾天之后,就有人提議聚一聚,那時候應者還不少,在當地的幾十個同學聚到了一起,大家回憶過去,暢談未來,表面看好不熱鬧。
后來,大家各忙各的,發聲的已然很少,要提高群的人氣只有靠發紅包,再后來,發紅包也沒了人搶。
老同學相聚,本是一件令人高興和盼望的事情,只是相聚過一次才發現,一次就好,相見不如懷念。相聚了,除了吃吃喝喝,回憶往事,再沒有什么共同的話題,大家天南海北,這些年各有各的生活,談談過去,談談現在,然后呢?然后就沒有了然后。
忽然理解了,為什么大家重視的是十年相聚,二十年相聚,而幾乎沒有大范圍的年年相聚。十年見一次,大家心懷期待,見一次有一次的喜悅,見一次有一次的話題,如果半年一聚或者一個月一聚呢,我能想象的場景是除了吃吃喝喝和各自玩手機的尷尬,再找不到相聚的樂趣。
不是同學不再相親,不是同學不再懷念,而是我們的情誼已然成了過去的回憶,想念不相見,多年不見依然感覺到親切,這是同學之間的情誼,縱使多年之后也會深深留下記憶。
我們不再互相聯系,不是不想聯系,而是此后相聚再無交集的尷尬。
初中時候有一個相知相交的好閨蜜,不知道為什么會與她成了最好的朋友,只是天然的覺得兩個人就是近,就是這樣,惹來一個在入學時給過自己很多幫助的同學的微辭“我幫了你這么多,為什么你還是跟她走的近?”
友誼這種東西,大概跟愛情是一樣的吧,可遇而不可求,你覺得那兩個人那么合適,為什么不走到一起去,到最后,兩人還是沒有走到一起。兩個好人為什么不能成為好朋友,兩個優秀的人為什么沒有成為情侶?感情這回事,大多數時候是沒有為什么的。也許,只一面就決定了兩個人惺惺相惜,而兩個多年相識的人還是不咸不淡。
開始的那一年,兩個人無話不談,形影不離。后來,分了班,兩個人分到不同的班級,從此來往就少了,但依然還是把彼此當成最好的朋友。那些年,一個上了高中,一個上了中專,從此聯系不再多,只是始終沒有斷了聯系。
淡漠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也許從不常聯系開始,也許從不再有相同的路開始。
最近一次見面是大學畢業后到了另一個城市,她出差到我所在的城市。多年未見,兩個人都很期待著相見,那一天,一個從城市的這一頭,一個從城市的那一頭,聚在城市的那個廣場上,吹著海風聊著天。
聊著聊著就覺得哪里似乎不對勁。一個聊工作上的煩惱,聊婆媳矛盾,聊老公的不爭氣,聊自己的努力,而另一個對這些似乎還沒有認認真真的考慮過,一個不停的說,一個認真的聽。見面后,發現同學再不是自己印象中的同學,她變了,自己也變了,這些年我們的人生經歷,我們的想法都發生了很多變化,談著談著就不在一個頻率上,我們再回不到無話不說的時候。
這之后,再沒有見過面。平常的聯系也僅限于朋友圈里點個贊,發個評論,再無其他,沒有誰主動想再見面長談一次。
大四畢業那年認識了一個未來的同事,巧的是她跟我們宿舍的一個舍友是高中同學,后來她們說她們倆是高中時代最好的朋友,可是,大學時期我幾乎沒有見過她們在一起,當時還有點不理解,既然同在一個學校,為什么不常常聯系了呢。
后來,在工作的那兩年里我們倆成了最好的朋友,一同租房,一同吃飯,一同看無聊的電視劇,無話不談,連她談男朋友都是照著我男朋友的標準找的。
后來,我離開那座城市,兩個人漸漸斷了聯系,此后的七八年,她換電話號碼每次都會告訴我,但兩人除了每年春節互發個短信再也沒有過多的聯系。
曾經質疑是不是因為自己個性大大咧咧,情商又低,不知道怎樣維系一段長久的友誼,過了很多年才慢慢釋懷,情誼需要維系,但不是僅僅靠維系就可以長久的。
什么才是維系友誼的根本,應該是兩個人有共同的交集吧,或者在一個很近的地方經常見面,或者有共同的愛好,或者有共同的追求,或者有共同的事業等等這些能夠把兩個人拉在一起的東西,否則,僅僅靠著“我們曾經是好朋友好同學”這樣的信念是不夠的。
距離產生美,距離同時產生的是隔閡,兩個人不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共同的東西也就會越來越少,沒有了共同的話題,關系慢慢也就淡了。
現在看來,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每個階段的朋友,決定大家能夠在一起的不是曾經而是現在,你現在是什么樣子就會遇到什么樣的朋友,那些曾經的朋友也可能還是親密的朋友,前提是你們還有共同的東西。
想通了這一些便不再糾結于曾經的好朋友的疏遠,自己的路終究要自己來走,這一路上誰跟誰能夠成為朋友也不是注定的。
昨天晚上關了燈聽《陸小曼傳》,聽著聽著便感慨萬千,這是一個傳奇的女子,也是敢愛敢恨的女子,關于她的讀后感在全部聽完之后再細說。這里提到她,是昨天聽到她跟胡適的友誼。胡適在徐志摩之前認識她,兩個人曾經有一段熱切交往的時期,胡適稱她“又聰明,又漂亮,還會畫畫,英法文都很好,世上很少這樣的人物”,后來胡適還撮合了陸小曼跟徐志摩的婚姻,胡適曾是他們家的常客。
后來,徐志摩故去,胡適與陸小曼的關系漸漸淡了,不是不想聯系,只是再無了交集。
不管是曾經的朋友,還是曾經的戀人,都有一段美好的回憶,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曾經維系兩個人的東西已不復存在,再想回到從前已是不可能,只有接受彼此的疏離甚至是不再聯系。
不是不想聯系,只是再無交集,再熱切聯系已沒有了當初的感覺。
相見不如懷念,這是我對同學聚會的態度,我不反對甚至是向往著十年一見,但每年的一聚我可能不會參加,除非我們在一個城市,平時有交集有來往,又或者是幾個人的小范圍相聚,幾十個人的大范圍相聚還是能免則免。
如果有可能,我還是希望把那份情誼深深的埋在心底,曾經我們有共同的回憶,有美好的過往,我從來沒有忘記你,這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