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誕生之三十二:追趕跑跳蹦

摩根在牛圈之戰中展現教科書等級的完美戰術之后,大陸軍與康華利斯開始你追我跑的游戲,康華利斯為了彌補牛圈之戰的損失,發誓非追上摩根,一戰消滅他不可……最起碼還能搶回俘虜與物資。

康華利斯追擊摩根卻撲了個大空,摩根還有空好整以暇的把俘虜都轉送走,再跟格林會合。這是因為康華利斯在牛圈之戰中,損失所有行動最快速的部隊,他剩下的部隊行動緩慢,追不上摩根的輕裝步兵。

為此,康華利斯作出重大犧牲,他以身作則,把所有非絕對必要的用品都扔掉、燒毀,整的部隊開進行激烈的大瘦身,盡可能減少行李以加快行軍速度,派不上用場的板車也要燒毀,英軍士兵們眼睜睜的看著許多個人物品投入火中,當最后連蘭姆酒都要整瓶灑掉時,他們的心都碎了,之后有250人因此成了逃兵。

格林因應這一情勢變化,又定下新的計謀來對付康華利斯。他以戰略角度分析,若把戰場越往北方拉,對格林越有利,因為越往北,格林的補給線越短,相對的,康華利斯的補給線就越長。這點康華利斯也明白,他本來不會那么容易上當,但他現在為了彌補損失急于求戰,因此一開始就上鉤了。

格林決定放長線釣大魚,進一步誘使康華利斯不斷往北走,他必須進行非常細膩的戰術調度,與康華利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距離,近到康華利斯覺得有機會逮到他,但又遠到讓康華利斯無法真的逮到他。若太近,則會被追上,若太遠,康華利斯就會放棄追擊。

這時,格林事先勘察所有渡口,以及在每條大河上準備船只的后勤工作,就顯出他的先見之明,整個南方戰場由許多平行的大河分割,往北方走,會經過一條條大河。掌握了所有渡口,也就掌握了康華利斯的動線,而格林自己則有船只支援,隨處可渡河,不受渡口限制,這讓格林可以完全控制雙方的?時間差?。

于是,僅管康華利斯做出重大犧牲,他還是追不上格林,因為格林總是可以在渡口派人妨礙他渡河,自己卻從別處乘船溜走,雙方就這樣一連趕過好幾條河,康華利斯窮追不舍,不知不覺已經逼近維吉尼亞州了。

維吉尼亞州界上的丹河。

而格林一邊?敵進我退?還一邊派出分支部隊?敵駐我擾?,攻擊附近的保王派,妨礙他們支援康華利斯,在一次幾近于對保王派民兵大屠殺的事件后,附近的保王派都噤若寒蟬,不敢支援康華利斯,康華利斯的部隊燒掉大半物資,日夜強行軍,又得不到民兵補充,逐漸陷入兵疲馬困的窘態。

相反的,格林來到維吉尼亞州邊界,得到了來自北方的民兵增援,雙方戰力逆轉,這就進入?敵疲我打?的階段。格林往南回到吉佛(Guilford),在吉佛法院布下陣勢,?邀請?康華利斯來會戰,康華利斯追趕格林老半天,怎么追都追不到,現在突然格林回過頭來等他來會戰,求之不得,想都沒想就咬餌了。

吉佛法院之戰,有如放大版的牛圈之戰,格林學習摩根在牛圈之戰的布置,只是規模更大,兩重陣增成三重陣,一層又一層的讓英軍蒙受損失,當英軍前進到格林的最后一層布陣時,已經承受了慘痛的傷亡,格林有機會將英軍一網打盡,但是他也擔心手下的民兵定性不足,若一個不小心可能會重演康登會戰的慘劇,于是格林決定不要冒險,有秩序的退出了戰場,就戰術上來說,康華利斯勝利了。

吉佛法院之戰的布陣圖

康華利斯雖戰勝,卻傷亡了三分之一的部隊,而且杵在物資耗乏的吉佛,戰后英軍有整整兩天沒有食物可吃,傷兵在缺乏營養與醫藥的狀況下,每天死亡50個人──格林雖戰敗,卻好比把野獸砍傷,只是為了怕窮鼠反噬,不給它最后一擊,干脆放著等著它一直流血而亡一樣──英軍衰弱到無法再與格林一戰,反而得灰溜溜的一路向海岸逃亡,將整個南方戰場都拱手讓給了格林。

大陸軍的各個分支部隊開始分頭攻擊英軍在南北卡羅萊納州的據點,當格林來到康華利斯分支部隊據守的康登時,雙方于附近的霍伯科克丘交手,會戰過程中,格林因為部下一個戰術指揮失誤導致一大部份民兵潰散,又只得退出戰場,但是格林再度雖然戰敗,卻也再度造成敵方損失而無法繼續作戰,最后英軍主動撤出康登,拱手讓給格林。

霍伯科克丘之戰示意圖
霍伯科克丘之戰示意圖

在英軍與印地安部落聯系要點九十六堡,戰況也類似,格林強攻九十六堡不成,事后英軍也主動撤離了。結果格林靠著每次打敗仗后都讓敵人反而無法支持而撤退,幾乎收復了整個南方殖民地,只差查爾斯鎮與薩瓦那兩個重要據點還在英軍手中。

華盛頓因為經常打敗仗而人稱常敗將軍,但華盛頓仍有幾次耀眼的勝仗,格林則比華盛頓更?帶賽?,自從他來南方戰場后,只要是他指揮的戰役,無一不敗,運氣可說背到了極點,但格林也創下戰史上絕無僅有的記錄,就是竟然能靠著打敗仗贏得整場戰爭。

格林能達到這點,是因為每次會戰,不論戰術上成敗,都有達到削減敵人力量,但同時保存自己力量的戰略目標,如同格林自己所說:?我們戰斗,打敗仗,重新站起,然后再戰?,只要能持續削弱敵人的續戰能力,同時保存自己的續戰能力,最后的勝利終會屬于自己。

打仗也好,現代社會進行任何事業也好,都有運氣的成份在,許多人喜歡賭運氣,或是堅信?運氣也是一種實力?,格林則給了我們另一種榜樣,那就是有完善的戰略規劃,即使運氣背到每場戰事都不如人意,還是能照計畫把敵人解決掉。?敗軍之將不能言勇?,格林雖然稱不上勇將,但卻得到了智將的美譽。

康華利斯遇上這種對手,只能徒乎負負,連續遭到打擊,躲在海岸據點威明頓的他,就好比受傷的野獸往往做出瘋狂的行為,產生了孤注一擲的想法,康華利斯認為要拯救南方戰局,唯有?圍魏救趙?,往北深入維吉尼亞州。這個計畫完全違反柯林頓將軍對他的總體戰略指導,最后終于導致約克鎮圍城戰,以及英國在獨立戰爭中的徹底失敗。

康華利斯自威明頓北進,以及最后導致約克鎮圍城戰
康華利斯自威明頓北進,以及最后導致約克鎮圍城戰

以往在美國獨立戰爭歷史往往忽視南方戰場,在蒙矛斯會戰后就直跳到約克鎮圍城戰,但之所以能有約克鎮的勝利,南方戰場上自王山之戰、牛圈之戰,以及之后格林的一手導演,對康華利斯戰力與精神上的打擊,才終于導致康華利斯向北冒進,格林的努力,功不可沒。

(待續)

原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