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回答,十八歲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2017年,在法律意義上,90后正式跳過18歲,成為成年人。也就是說在馬上要到來的2018年,我們也將成為被時代追上,并無情丟下的一代人,未來,要正式交接給00后了。今天的朋友圈完全被刷屏了,各種低像素,非主流的照片占領了我的主頁,不過一樣的是,大家的眼睛里都有著極深刻的迷茫和對未來的無限渴望,那樣的笑容讓我無比懷念,那樣的時光,也讓我無比追憶。

請回答,十八歲。


圖片發自簡書App



十八歲那年,是2010年,熒幕里最火的是“超男超女”,喜歡的電視劇是《一起來看流星雨》《不良笑花》,最著名的歌手除了周杰倫,飛輪海還有許嵩。《蘭亭序》正在如火如荼地播放著,記得前排的男生唱的周杰倫的歌很好聽,記得和閨蜜一起躲在宿舍被窩里用學習機看《不能說的秘密》,記得滿大街去買《長江七號》里的七仔毛絨玩具,記得樓下小賣店里售賣的沙琪瑪和干吃面很好吃,記得學校外的書店,每周五會進新書......

而當時的我正是一枚高二生,不算特別好的學校里,有著一群性格各異的同學們,當熟悉的起床鈴聲響起,大家總是會在床上多躺兩分鐘,然后再以百米沖刺般的速度奔跑向教室,在那個不需要化妝的年代,清晨一盆水就是最好的打扮。校園逐漸地熱鬧起來,教室里的燈逐漸亮起來,早到的同學打開昨天沒寫完的作業,或是隨口背幾句課文,等待著班長帶著大家下樓去跑早操。早操隊伍總是很長的,不同的班級分在不同的位子,依次排開,一邊喊口號,一遍追逐嬉戲著。

晨光漸漸地明亮了,我們就排著不甚整齊的隊伍回教室了,背誦似乎永遠也背不完的單詞,文言文,高中了,不再有人要求你背給誰聽,只是要求你能夠對得起自己而已。當時的班主任是一個看起來有些嚴厲的女老師,事實上她也并沒有對我們做什么特別嚴苛的事情,那種敬重是發自于內心的,所以在我們的班級里,很少出現特別難堪的場面。早讀課,我一般都會敷衍地讀幾句課文,然后就憊懶地繼續夢會周公,案頭用厚厚的書皮包裹著一本雜志。很少有煩心事,天大的事,不如眠去夢里看。

等早讀課結束,一般天已經明亮了,大家會三三兩兩地奔赴食堂。早餐依舊很單調,粥,饅頭,胡辣湯,餅。隨便打上一份飯,拎起來就回宿舍去,男生則一般會選擇在食堂門口的操場上蹲著解決。宿舍則明顯熱鬧的多,打了熱水忙著洗頭的,急著疊被子的,拎著飯碗串宿舍的。我一般會擠到熟悉的舍友那里,一起分享早飯,也會有貼心的家長送來的咸菜,還有不喜歡食堂飯菜的同學買了辣條,一起吃饅頭。宿舍樓下的水管嘩嘩地響著,陽光透過樹的縫隙,照在忙碌的孩子們身上,晾衣繩上滿滿的都是衣物,宿舍樓前刷的干干凈凈的帆布鞋排列整齊,投射著孩子們最好的年華。打掃包干區衛生的小組拎著筐子,敷衍的打掃著落葉,急著去廁所的人奔跑著沖向廁所的方向,熱水房前排起了長龍,校園的一天正式到來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高中的課程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反而有趣的多,因為身處于一個中等的高中,所以升學的壓力相對來說要輕松的多,于是也就誕生了許多有趣的老師和同學。比如“白菜”和“魚缸”。白菜老師原本不姓白,不知為何得了這么一個雅號,就這么一直流傳著。他是一個看起來有點精明而又固執的人,是隔壁班的班主任兼帶著文科班三個班的政治課。最喜歡說的就是“量變引起質變。”對于男女生的風紀問題一直看得很重,學校流傳著他許多的軼事。據說在某個夜晚,他看到了一對情竇初開的小情侶,他義正詞嚴地上前制止:“你們這是弄啥嘞!”還據說,總是不洗頭的他,洗了個頭,還做個三七分的發型,引來全班圍觀。他難得地不好意思,沖大家吼:“憋住,木意識!”還有在每一個看著大家昏昏欲睡的午后,他總是大吼著:“笨鳥先飛,笨鳥先飛,你們這群鳥都死在樹上了!”他有著小市民的精明,又有著小鎮人民獨有的淳樸,在這個小學校里是最獨特的存在。

“魚缸”老師則是另一個另類。他的大名比較女性化,而人實在是長得太過粗糙,加上總是不刮的胡子,永遠油光發亮的衣服,和那個大大的魚缸般的水杯,我在心底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魚缸”。魚缸的家就在教學樓的后邊,門前是堆放垃圾的地方,他似乎也并不在意,這樣的他注定得不到學生們的喜愛和關注,更何況,他所教授的還是難度頗大的語文學科。“魚缸”的軼事就更多了,而且都是我所經歷和見證的。記得一個早讀課,大家都無視了他的存在,他也坐在講臺上很是無聊,隨即在口袋中不斷地摸索著,大家都停止了早讀,專心觀察著他。大約兩分鐘以后,他從口袋中取出一把木質梳子,輕輕地,旁若無人地梳理著頭上短短的頭發。大家互相對看30秒,隨即爆發出一陣大笑,他則毫無感覺,依舊自得地梳理著,慣常地笑著。他最著名的事件要數“電動車事件”了。他有一輛年代不可考的電動車,黑黑的,常年停在家門口,那里正是五班的包干區。可能是班級的同學們隨意聊起樓下的包干區,而他可能感覺談論的是他,于是在五班上地理課時,沖進教室,氣勢洶洶地吼道:“你們可以侮辱我的人格,不能侮辱我的電動車!”自此一戰成名,成為二高學生日后回憶往事時的談資。他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不打算讓任何人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一樣的,也不介意他人對自己善意或者惡意的揣測,所以他其實沒有教過我任何知識層面的東西,讓我在十八歲這年,快樂地閱讀了大量無關的書,也讓我回憶起十八歲總是笑著,無奈著,嘆息著。

還有很多的老師,極度負責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心思細膩的她,明了我們的任何一絲風吹草動,在那個難過的十八歲,我找她請了一節課的假,躲在宿舍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她沒有追問,只是說“多去走走,身體就好起來了”。還有讓我永遠學不會,看不懂洋流圖的地理老師,在他的課堂上,大家肆意地揮灑著時間,管它明日如何。英語老師是一個個子嬌小的女士,她與我的爸爸認識,也總是嚴苛地對我,然而,那些如天文般的字母,我卻始終學不會。

圖片發自簡書App


除掉這些可愛的老師,那一年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那一年,學校里換了新校長,是一個比較注重形式主義的人,在他在的那一年里,加速了學校的消亡,在某個晚上,班主任查宿舍時候,我清楚地聽到了,她們已經幾個月沒有拿到工資了,某一天教學樓前的鬧劇,證明著他的失敗。那一年,學校里的學生會逐漸交棒到我們年級手中,高一時候對于可以耀武揚威的巡視班級感覺很神圣,莫名的對學生會的學長學姐們充滿了好感,然而事實上,當真正看到學生會的日常以后,也就再也沒什么興趣了。那一年,似乎發生了很多事情,又似乎一切都像一陣風吹過,什么都沒有留下……

記得高二快結束時候,學校里離別的氣氛漸濃。夏日長的似乎永遠都過不完,老師們也開始擔心著他們的未來,有門路的都在尋找新出路,大家都不再如以前一般的負責。只有我們的班主任,每天盯著我們這些她在這個學校最后一屆的孩子們,眼睛里有一絲無奈,一絲不舍。

夏日漸濃時候,最后一屆高三生要去參加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考試了。在六月6號那天的早上8點8分,學校里準時燃放鞭炮,廣播里播放著吳奇隆的《祝你一路順風》,我在教室里上數學課,莫名的有點難過,初夏的風透過窗棱吹在我身上,坐在第四排靠窗座位的我,數著窗外的葉子,盤算著,感慨著。高三生結束高考那天,我和熟悉的小伙伴進行著如以往一般的“晚餐”,在門口的三色鴿買了五毛錢的酸奶,和一個小脆筒,然后在學校門口的單杠上看著夕陽一點點地照在地上,院子里種滿了剛剛生長起來的花,負責照顧它們的大叔拎著水管澆著水,我和她穿著涼拖鞋走過一片片小水洼,偷一朵花回去。

每一年的高考都會下雨,然而那一年的雨在高考結束后才落下。高一那年,我跟著班級的復讀生們在高三學長們手里淘到了不少資料,而十八歲那年,因為下雨,高三學生們都走了,我只是在教學樓的角落里買了幾本舊雜志,那個頭發短短的,像個男生一樣的學姐,眼睛里有深刻的笑意, 她也是一個異類,九分似男生的長相,性格卻很柔軟,高一曾經在她手里買過零食,高二在她手里買幾本資料,也算是一個輪回。樓下水管那里停止了喧囂,高三學姐們已經開始搬走了,有一個學姐迫不及待地穿上了連衣裙和高跟鞋,美麗的衣衫包裹著正好的年華,我還和小伙伴一起躲在樓上悄悄圍觀。9號那天,高三的教室徹底空了,我拎著水壺走過,心里想著,不知道下一次這個教室再坐滿,會是哪一群人?曾經以為我一定會在這些教室書寫我們的青春,然而離別已經提前到來了。

那年夏天的尾巴似乎尤其地長,女生宿舍院里的楊樹葉子長得無比繁茂,大家集體逃了“魚缸”老師的語文課,躲在宿舍里洗頭發,洗衣服。陽光照在剛洗過的頭發上,閃閃發光,空氣里充斥的都是洗發水和洗衣粉的香味,女孩子們圍坐在宿舍里,躺在床上,聊起來剛剛走的高三學長們,未來山長水闊,估計再也不會再見到了。

最后一個月里,逃課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不再有嚴苛的老師的束縛,大家享受著即將完結的高二生涯。還拍了一張畢業照,在大殿前面,事實上那張照片缺少了很多人,但畢竟年輕,從未怕過別離。后來還有小伙伴們學著高三學長學姐們借了相機拍照,在學校里,每一張稚氣的臉上都是滿滿地膠原蛋白。接著我就開始了持續的胃病,最炎熱的夏天,吃不下一口飯,水喝了也要吐掉,把小鎮的醫生找了個遍,依舊沒有緩解,疼到裹著一條被子,還是渾身冒冷汗。媽媽不讓我請假,擔心缺席的最后一場期末考試會影響我高三的分班,未來我將會在一個新學校度過高三,一直保護我的爸爸再也插不上手,未來只能自己去走。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高二最后一個星期,學校里已經完全失控了,大批大批的孩子們堂而皇之的溜出校門,沿著寨墻和大橋,漫無目的的走,聊天,從夕陽將落,聊到整條街華燈初上。我在那天買了一副新的藥,奇妙的治愈了我的胃病。晚上嗜睡的我也不再貪睡,扯了一張涼席和小伙伴們坐在樓道里聊天。院子里的楊樹葉子嘩啦嘩啦,月光不夠明亮,院子里的燈吸引了大批的蚊蟲,我把自己整個包裹在黑白相間的睡裙里,聽對面的同學講八卦,男男女女的青春,情竇初開的心事在夏天的夜里鋪灑開來,伴著淡淡的光芒,滲透進悄無聲息的夏夜。

最后一場的考試來的既快又慢,監考老師不再嚴謹的可怕,大家都知道,蟬鳴結束的時候,我們會和其他兩個學校的人一起打散,匯入一所新高中,成為它的第一屆畢業生,而這一次考試,據說是最為重要的一場,將會以此作為分班標準,所以他們并不介意再最后的時刻送我們一程。

院子里晾衣繩上的衣服收走了,教室里的書被零零散散地丟在地上,宿舍樓像是剛剛結束了一場戰役,而我們,終將結束在這個地方最美的年華,沒有像高三生一樣抱頭痛哭,大家都覺得,秋天,這些熟悉的臉一定會再次出現,所以大家都笑著說了再見,然而,事實上那個夏天以后,有很多人就再也不見了。

“嘎吱”,學校的大門緩緩鎖上,門口的牌子被撤下來,從此以后“源潭鎮第二高中”正式成為歷史,而我的十八歲,也在這個夏天,似乎提前終結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一天知道你要走,我們一句話也沒有留

當擁擠的月臺擠痛送別的人們,卻擠不走我的哀愁

最后一次,揮揮手

提前跟十八歲,揮手再見……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