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微信,有了朋友圈,我們的業余時間便不再無聊不在無所事事,無聊刷朋友圈啊,什么寂寞空虛冷?刷朋友圈啊?
就這樣我們的閑散時間都花在了刷朋友圈上。一會不刷就心癢癢,唯恐錯過了什么精彩的人或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朋友圈不再是朋友之間的圈子,里面有領導有一面之交的人,有同事、有親戚、有陌生人甚至有我們不喜歡的人。
其實我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不是朋友的人,但我們依舊每天的刷著,樂此不疲,給別人分享著自己的快樂和生活的點滴并分享著別人的人生經歷,每次刷完心里都如釋重負仿佛又完成了一項任務似的。
有時天真的我們以為朋友圈里有幾百甚至上千個好友自己就真的有好多朋友,其實呢,或許當你有需要時才猛然發現一個也沒有,開什么玩笑,大家都很忙,你是誰啊,你們什么關系啊,幫你?你沒吃錯藥吧?
朋友圈里的朋友數量只是個數字而已你又何必當真,大家互有對方的朋友圈也只是個無利可圖時的形式而已,你還真以為加了朋友圈就是朋友了啊?醒醒吧孩紙。
A最近通過一個群意外獲贈了三張電影票,是眾籌類型的電影,一部有關底層打工族和一些底層詩人創作的詩歌的紀錄片,對方說票可以郵寄過來但快遞費要自己付,也就十多塊錢吧,A爽快答應,第二天票就到了,好快,意外的是快遞員放下快遞就走了,A驚訝,不是說到付嗎?那快遞費,怎么快遞員沒收就走了,難道對方連快遞費都幫我付了?不可思議,要知道這可是沒見過面在群里剛認識的群友啊。
拿到票,A高興之余便開始想這多出的兩張票該請誰一起呢?想來想去不知道該請誰,于是就開始翻有兩百多個朋友的通訊錄,一圈下來A鎖定了兩個人,一個是自己之前的客人并被自己仰慕的小e,一個是最近剛在群里認識的有共同愛好的小k,于是馬上微信對方,沒想到還是那句話:大家都很忙,請看電影又怎樣?小e說:不好意思,那天自己要去外地給朋友做伴娘,不過還是要謝謝你。小k說:不好意思,月底時間按排的很忙抽不出時間,不過還是要謝謝你還記得我。
小A身邊也并不是沒朋友,只是有的在外地,有的孩子太小不方便,有的跟自己三觀不合,有的太幼稚,所以,為了不浪費多余的兩張票,小A決定發個朋友圈來個招集令,心想免費請看電影怎么也得有人想去吧!
剛發完朋友圈小A還不時的去看朋友圈,看有沒人留言什么的,可是結果出忽意料,當天晚上在睡之前為止只有一個人留言說:給我,還是外地的,等于沒說,一個點贊,這不是A想要的。
距離觀影還有一個星期,怎么辦?真的不想浪費這得來不易的電影票,小A左思又想,糾結郁悶,這白看的電影具然沒人看,這,這什么情況?
不過換個角度想想也是,或許你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你也不會去,因為一:大家都很忙,二:我們什么關系?又不熟悉坐一起多尷尬,三:免費的?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肯定事出有因。
于是,小A決定,如果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小伙伴,到時就一個人拿著三張票去看,浪費就浪費吧!自己有收獲就好?
小A一直以為自己人品還行,對朋友什么的,沒想到請看個電影具然都請不來一個,還好沒出什么需要他人幫忙的事,要不非失望死不可。朋友圈,幾百個朋友?瞬間意義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