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安東尼度過的漫長歲月:青春散場,成長繼續

文/李米亞

? ? ? 是誰說的,電影延長了人類三倍的生命。在電影中,我們的回憶若隱若現,我們的未來無限可能,而我們目力所不及的世界,都通過熒幕進入我們的生命。我固執地認為,所有的藝術都是不同形式地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孤獨,我們自身以外的世界自有其規律,當我們與外在發生聯結,我們開始成長,也在不停地死去,最終造就了我們的生命本身。

青春是關于陪伴和散場

? ? ? ?電影在陳奕迅的一首電影同名曲中開場,駁雜的城市建筑,豐富明麗的色彩,都在快速的切換中漸漸隱退。男主人公安東尼干凈乖巧的自述聲音切入,對MSN登陸時兩個小人不停旋轉的方式,保有了一種遠距離陪伴的安全感,預示著這個影片從一開始就在講述一場關于遠距離陪伴的青春故事。

? ? ? 安東尼和好友小櫻分別遠赴澳洲和日本留學,臨行前,安東尼通過拍攝照片、好友聚會的形式,帶著滿滿的回憶上路了。在異國他鄉,安東尼邂逅了同樣對美食充滿熱情的小萱,堅定了自己的學習方向,同樣遇到了一群讓他感到溫暖的同伴們。在這個過程中,他始終和小櫻保持著聯系,他到處幫小櫻錄聲音,做重要的決定時都會咨詢小櫻,漸漸地,他終于無法抵擋住對小櫻的思念,而飛去日本找她。臨行前,他拒絕了小萱的表白。殘酷的是,他到達日本后,才發現小櫻是為了方杰才來到日本,才學習聲音設計,小櫻只把自己當好朋友。而在日留學多年的方杰,終于堅持不到理想實現的那一天,選擇了和世俗妥協,選擇了另一個女孩并進入她父親的公司。

? ? ? 愛情總是來得強勢又霸道,對待愛著的人總是不顧一切,傾其所有,可是對待身后愛著自己的人卻又殘忍決絕。小萱追著安東尼,安東尼追著小櫻,小櫻追著方杰,方杰又追著現實。安東尼這個溫暖安靜的男子在愛情的迷惘中聽見了自己心碎的聲音,就如主題曲中唱的:未來多漫長 還有期待?陪伴你 一直到 這故事說完。其實同時心碎了的,還有小萱、小櫻,還有方杰。

成長是關于尋找和漂泊

? ? ? 安東尼是80后城市獨生子女的典型代表,不缺衣食,沒有兄弟姐妹,有出國經歷。這一代人已經無法從50后60后的父母那繼承什么了,所以成長中注定更多迷惘,更多找尋。

? ? ? ?安東尼在澳洲留學時,合住的室友們來自全國各地,在一頓夏日的圣誕大餐中,齊聚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經典菜肴。而對生活美好細節有敏銳感知力的安東尼和小萱同時被西餐的清潔、嚴謹、創意深深吸引,并立志成為一名有所作為的西餐廚師。

? ? ? 為了喜歡的人去日本留學的小櫻,為了配合方杰學的導演,學習了聲音設計,她就像不知疲倦的小鳥,在安東尼羨慕她能過自己的篤定人生時,追逐的也不過是一場理想破滅后的虛空。不過導演卻沒有在短暫的青春結尾處劃上殘忍的休止符,堅強的小櫻面對戀人的移情別戀后,喝多了睡醒了,仍舊不知疲倦地趕往下一個目的地。安東尼告別了小櫻后,也在影片結尾處找到了孤獨的Alice。影片雖然憂傷,卻不哀怨,即使青春和成長真的是疼痛難忍,可是熱忱地堅持過自己的人生,總有一天我們所堅持的也會反過來擁抱我們。

人生是關于破碎和體驗

? ? ? 在同名散文集被改編成電影之前,書籍也集聚了一波粉絲,書籍的豆瓣評分高達8.3,而電影的評分只有6.3。我想原因大概是散文的破碎形式就像是散落在記憶深處的小小明珠,承載著不同人的記憶和幻想,不經意間被點起時會偶爾發光,但經不住組成一個缺乏想象空間的完整的熒屏故事。

? ? ? 不過若沒有書籍的背景,我倒很喜歡這部電影。結構完整嚴謹,配樂恰到好處,畫面溫馨明快,通過破碎的囈語似的的講述,組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本身并不容易。一場異國求學之旅,本就處處充滿著未知和挑戰,一處連著一處的打工,一點一點攻克語言和學業的難關,這些細碎的困難沒有經歷過異國求學的人,是無法體會的。這種破碎漂泊的旅人處境,更需要的是來自家鄉人的陪伴。

? ? ? 在陌生的環境中,所有的感官都更加敏銳,所以當安東尼進入西餐廳的廚房時,充滿蓬勃生機的食物、食材的洗滌、肉片滋滋的烘烤聲,伴隨著交響樂的宏大聲勢,瞬間攫取了安東尼的精神世界,他開始被這個美妙的食物世界吸引。而以聲音設計為方向的小櫻,也篤定地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那些雖然微弱但仍然存在的美好發聲。他們用這種特殊的體驗式追求,對抗著成長,實踐著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