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萍聚》歌詞寫的很好:“別管以后我們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不必費心地彼此約束,更不需要言語的承諾。”
在我看來,這大約是最美麗的愛情狀態了。
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臺灣有個女孩,叫金智娟,愛上了遠在北京的一個詩人,陷入熱戀。她傾盡所有,攢夠了錢,只身一人去北京團聚,迎來的卻是冰冷的遺憾。
她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那是她全部的生命啊,就這樣破滅在北京的黃沙里。
后來,她和李宗盛聊天,隨口說起自己當年的癡情,不過5分鐘的閑聊。兩三天后,李宗盛在牛肉面館的餐墊紙上寫下了一首經典歌曲的詞曲:《漂洋過海來看你》。
為了這次相聚/我連見面時的呼吸/都曾反復練習/言語從來沒能將我的情意/表達千萬分之一/為了這個遺憾/我在夜里想了又想/不肯睡去
細微的小心思,思念所及一個人的傻笑,想象帶來的緊張……每個熱戀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都想保持這火熱一萬年不變。
感情中的那些磕磕絆絆,都會被這火熱燒的干凈。雙方會發現,這世上沒什么事能阻擋一對有心人在一起。
然而感情終究會趨于平淡,變平淡的感情就像退潮的水,那些如礁石一樣的磕磕絆絆都暴露出來,準備擱淺愛情的航船。
退潮是自然現象,雙方的熱情要像引力一樣帶動漲潮。熱情有很多面,不僅僅表現在“我愛你”。對美好生活的經營,對目標的規劃,發現生活中新的興奮點,讓熱情在不斷地傳遞中浮起航船渡過險灘。
因此,維護親密關系,別怕受傷,熱情不能熄火。
兩個彼此相愛的人,想給與對方所有,也想擁有對方一切,彼此完全透明。
然而,人并不是每時每刻都處于明智狀態的。網絡上那么多被前任曝光照片的女孩,那么多開撕隱私的名人是非,在恩愛纏綿的那一刻,沒人會想到有這樣的傷害。那一刻,所有人心中想的是全部的給與。
雖然我們譴責曝光別人隱私的行為,但這行為給對方帶來的名譽傷害遠遜于對感情的傷害。類似的,生活中的吵架,不也是如此么?只不過曝光是借助于媒體平臺,吵架是在雙方的感情空間里。
一次吵架中,她用半個小時哭訴從認識到孩子2歲以來他所有的隱私,包括日記,Q和別的女孩聊天記錄,女同事生日給發紅包,郵箱工作內容。
她記得他的生日,所有卡的密碼,電腦密碼,衣服尺寸,上下班乘車路線,什么心情愛吃什么東西……
她哭著說,我能說出你這么多,我多么愛你啊,你呢,你關心過我愛過我么?你能說上來我的以上任意一點么?
他目瞪口呆,如墜冰窖。他感覺要窒息,堅決離婚。
人的動物性有領地意識。自然人需要有隱私尊重。隱私是愛情的緩沖地帶。
愛一個人,了解一個人,并不是了解外在的數據,要了解對方的心,尊重對方。
給予愛不是填滿對方,是彼此有交集,也有各自獨立的空間。給予空間,尊重隱私,是保養親密關系最基礎的信任。
美好生活是經營出來的,也是交流出來的。交流不是嘴皮子厲害把對方說到啞口無言無力反駁。交流有兩個目的,表達清楚彼此的觀點,交流出一個都能接受的結果。
有個老師抱怨,說回到家老婆做的菜永遠沒鹽,他吃著吃著就火大,不想吃。而且每次都吼她叫她下次多放鹽,然而下次依然是“淡出鳥來”。
我問他,那你覺得哪兒的飯菜可口?
老師說外面餐館里的飯就味道很好。
我后來給師母說了這件事,問她怎么每次都不放鹽。師母說,你老師血壓不好呀,不能吃鹽的,有啥辦法,我也吃淡的了。
這倒是意外,我又問她怎么不跟老師講原因。
她說,講了有什么用,他永遠聽過就忘了,下次火上來依舊要吼。他就是這樣的,我早都猜得到。懶得說,就給他沒鹽的飯,愛吃吃。
且不說這對老夫妻的可愛,我們單說夫妻間的交流。師母憑借經驗,覺得老師依舊聽過就忘,所以不交流。而老師也是生氣就吼,從不問為什么,只下命令要結果變成自己想要的。
年輕人中,這樣的交流方式不在少數。
我上大學那會,有次去網吧,隔壁坐著一對小情侶,女孩坐在男孩懷里,恩愛的樣子,在一起看電影。
然而,男孩不喜歡正播放的電影,要換,女孩不讓,三兩下雙方都生氣了,一個瞪一個,男孩把鼠標線拔了,女孩就把顯示器關了。兩人瞪眼鼻孔出著粗氣,像兩頭要決斗的牛。
年輕人交流中難免沖動,作為成人,久經歷練,交流的時候要聽取對方表達的正確意思,哪怕多詢問幾次,確定對方的意思后再回應。
相應的,表達自己觀點時一定要表達明確,如果遇到交流就一幅我不說你自己體會的樣子,這屬于作。
感情維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交流,任何問題都是交流不暢進而爆發矛盾的。
心平氣和地交流,明確對方的觀點,協商結果。
如果在這三條之外,你還能時不時給對方一點小驚喜小意外,叫對方覺得你身上怎么還有沒發現的魅力點,和你在一起生活還可以這樣充滿期待,那么請保持,并且可以給我們投稿,來分享你的成功經驗了。
日子是經營出來的,請及時保養你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