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健:人要看當下,也要往長遠了看,小鮮肉是會老的,但是演員不會老。
其實我并不是什么情圣,在一千多個日子里,我都沒勇氣和她說過一句話,以為機會很多,我總以為下次我可以開口。——居然
第一次看《青春派》是在高三,當時覺得“兩眼一睜,開始競爭”“不苦不累,高三無味,不拼不搏,等于白活,所以就算拼個頭破血流,也要給我沖進一本的大樓”“扛得住給我扛,扛不住給我死扛”這些口號形象而真實;后來再看時,覺得這部電影在講一個男孩兒的成長,不斷經歷第一次,喜歡一個人從執著到放下,在接納離別中懂得擔當,在叛逆和無奈中開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
董子健的演技清新自然,暗戀的女孩兒第一次開口和自己講話時的虛幻、驚喜和油然而生的喜悅;得知和黃晶晶再無可能時的迷茫、仿佛整個世界都沒有了色彩般的失落;對班主任撒老師又恨又愛的情感;這些都在他的神情和眼神中自然而然的流露了出來。
他也憑借這個角色入圍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
牽掛是愛最痛苦的部分,我想,或許疼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愛。——山河故人
忘卻故人的少年,和父親漂泊在國外,他不對什么感興趣,做什么對他而言都無所謂,他和父親爭吵,不想再讀大學,想要自由的生活,渴望自由的心里,其實還有對一個故人的牽掛,那便是他已經記不清模樣,十多年未見的母親。
Dollar和米婭的忘年戀,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是源于母愛在Dollar成長過程中的缺失。當她放那首葉倩文的《珍重》時;當她開車,他坐在副駕駛時;一種熟悉感在Dollar的心里油然而生,因為曾經,這也是他和母親的記憶。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告別總是那么猝不及防,梁子的告別在迪廳的一聲“再見”里,濤的父親甚至都沒來得及跟她說一句話,便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所以濤坐最慢的綠皮火車送兒子離開,想陪伴他的時間久一點,讓分別的時刻慢一點到來。
“牽掛是愛最痛苦的部分,或許疼的時候,才能感受到愛”,說起隨身攜帶的那副鑰匙,說起自己的母親,想念、牽掛卻記不得她的樣子,是心里的一道傷疤。他并沒有選擇飛回中國看母親,米婭說,如果她現在二十歲,她不會建議Dollar回去看望母親,這個二十歲又何嘗不是在指Dollar呢,他牽掛但是卻又害怕面對,這段距離不僅隔了大洋,還隔了精神和心理上的未知。或許他還并不懂得米婭那句話“不是所有東西都會被時間摧毀”,就好比,濤包得餃子里依舊有一個麥穗兒的還有雪地里的獨舞。
“自由自在沒有拘束”,導演賈樟柯這樣形容鏡頭前的董子健。作為觀眾,我覺得他所有的表演都很自然,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和真實,他和張艾嘉所飾演的米婭講述自己的母親那一段,是他在這部影片中最打動我的一段表演。
開在哪里都可以,只要別賣太甜的卡布奇諾就好。——關閔綠
女孩子好像總比男孩子早成熟一點,《那些年》里是,《六弄咖啡館》也是,心蕊更早想通兩個人現實的差距,小綠的“與你同在”是拼命打工,努力賺錢,擁有更多的機會可以去臺北看心蕊,陪伴在她身邊;而心蕊想要的“與你同在”是兩個人一起成長,拉不近的距離,敏感和不安,不確定的未來,是她解不開的未知數。
其實整部影片最戳中我的不是小綠和心蕊之間的愛情,而是小綠和阿智之間的友情,一起念書、一起胡鬧、一起打架,是最了解彼此的人,可以一起瘋狂,買不到去臺北的車票就冒雨騎車載你去;可以一起痛哭,你難過,和你一樣難過甚至比你更難過,因為心疼你;在阿智心里,只要小綠是小綠,不管他有沒有改變,不管他是不是真得忘記了長大,他們的兄弟情都不會變。
有時候,一切來得總是那么猝不及防,他和心蕊之間的愛情無疾而終,那是他青春里最重要的女孩兒;母親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無法原諒自己對母親的疏忽;沒有所謂的出口,盡是死胡同,他選擇和這個世界說再見。青春有時候真得純粹美好;有時候也真得脆弱,所有敏感、不安、痛苦都可能在那個年紀被放大。
董子健對這個角色,有自然、淡然的詮釋,也有深刻到骨子里的詮釋。所以看這部影片時,一直跟隨著小綠的成長而心情起伏。
如果用一個詞形容董子健的表演,那就是自然,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演員就像是他進入電影行業的一個切入口,他一直在學習這個行業所有未知的東西,曾經,他準備就緒,去談電影《捉妖記》的合作,后來,他成為了這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的出品人。他很年輕,但是給人的感覺卻非常成熟、穩重,懷著一顆敬畏之心對待自己出演的每一部戲,每一個角色,在這個年紀,難能可貴。他說,小鮮肉是會老的,但是演員不會老。
期待:
綜藝:《高能少年團》
劉昊然——自在如風的少年,相比于“小鮮肉”更想成為“小干部”
我看不見自己的翅膀,但是那一天我卻學會了飛翔,這讓我相信,以后我會再遇見那個女孩兒,那個長著翅膀的劉星陽。——宋歌
宋歌,這是讓劉昊然走進大家視野的第一個角色,對電影《北京愛情故事》最后那個長鏡頭印象很深,影片講述的是五個不同階段的愛情故事,劉昊然飾演的宋歌和歐陽娜娜飾演的劉星陽之間便是初戀般美好的感情。為了每天看到她,和她乘同一班公交車,他不知道自己下車的那一站公交站點的名字,他只知道是五棵松的下一站,因為女孩兒就在五棵松下車;做假的病假條去搬水,用賺來的錢給劉星陽買琴弓;一起等日出,陽光灑在宋歌和劉星陽的臉上,那是關于青春、離別最美的定格。
用同一個耳機聽同一首歌,牽手時羞澀到不敢看對方的眼睛,這份喜歡純粹到沒有雜質,操場、公交車、日出……,這一切在那個年紀都格外美好,也許那個時候還不懂什么是愛,只知道看到對方的笑臉就能融化一切的傷感,只知道那種感覺暖暖的、甜甜的,那是只屬于青春的喜歡。
騎著單車的宋歌你是自在如風的少年。
因為從小喜歡槍,聽說部隊可以真槍實彈打靶,而且馬上滿十八歲了,想把這次軍事訓練當作自己的成人禮。——新兵劉昊然
在別人準備高考時,劉昊然卻決定參加《真正男子漢》,參加軍事訓練,體驗部隊的生活,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訓練雖然辛苦,但是每天訓練結束后他也堅持做高考模擬題。
一個人沒有真正的善與惡,看你怎么理解——秦風
其實在《北京愛情故事》拍攝之前,陳思誠就已經在策劃《唐人街探案》了,所以拍攝電影《北愛》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暗中觀察飾演宋歌的劉昊然了,看他能否挑起少年神探秦風這個角色,說起《唐人街探案》,算是給了我驚喜的一部影片,小女孩兒思諾詭異的笑,到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有點驚悚。
喜歡看偵探和犯罪心理學小說的秦風想考警察是為了完成一次完美的犯罪,秦風堪稱“人肉相機”,擁有過目不忘的最強大腦,他和“猥瑣”大叔唐仁,簡直是歡喜冤家,搞笑加驚悚,值得考究的推理,在我心中是一部誠意之作。秦風這個角色其實對劉昊然而言是一個挑戰,這個有點口吃的少年神探,在我看來,性格中有腹黑的一面,在電影中通過他的眼神、神情,感覺到了這一點,可見劉昊然確實塑造好了這個角色。
我叫余淮,我前面這人叫耿耿,我倆這連起來,耿耿于懷(耿耿余淮)啊—余淮
自《最好的我們》播出之后,很多人都在感慨“青春欠我一個余淮”,這個在耿耿面前自稱“小爺”的同桌,雖然經常“嘲笑”耿耿,“你們都不知道耿耿今天有多笨,我一道題給她講了四遍”“你等比公式怎么又錯了”“我跟你說話還真不大需要文化”“你腦子是不是二維的,你能不能有點空間想象力”“和你打球浪費時間”“你家內角和等于270度,不是,你這三角形長得也真夠畸形的”“你怎么總關注不到點上啊”,但是他安慰耿耿時的“摸頭殺”,大抵是所有女孩子都難以抗拒的。
劉昊然飾演的余淮大抵是高中很多女孩子都會崇拜的“班草”,雖然語文停留在“如果我是清風,我一定弄死心相印”的水平上,但是數理化卻是讓人驚嘆的大神,能解出其他人沒有思路的物理競賽題;能在黑板上流利的板書總結出來的簡便算法,講解和分享的時候流露著只有年輕時才會有的那種自信;能帥氣的投出三分球;他就是那種打游戲打得很溜,做起題來誰也不想理的學神,那個時候的余淮絕對是最好的他。
其實這個角色最大的挑戰應該是如何塑造好十年后的余淮,最后2集的時候,很多人都評論不喜歡十年后的余淮,但也恰恰說明劉昊然把現在的余淮演繹得很好,那就是十年后的余淮真實的狀態,因為他是個自尊心極強的男孩兒,十年的光陰、家庭的變故、理想暫時無法實現,這一切都一點點消磨著他的自信,所以當他在遇到耿耿的時候,他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一份愛情,我也不奇怪,耿耿最后選擇的還是余淮,因為這十年,她的心里從未放下過他,耿耿余淮是愛情,耿耿星河是感動。
最后晚秋高地,好像又回到了最初,那個笑起來有小虎牙的少年和那個喜歡傻笑著抬頭看他說的耿耿。一個人也覺得沒什么,但是重新遇見你的時候,還是覺得兩個人的時光好,我不知道耿耿余淮的未來怎么樣,也許在一起的他們才是最好的他們,畢竟耿耿于懷了那么多年。
這部劇關于余淮最美的記憶就是他笑起來陽光自信的模樣。德國電影理論家克拉考爾曾說過“演員必須表現得仿佛根本沒有表演,只是一個真實生活中的人在其行為過程中被攝影機抓住而已”,看《最好的我們》的時候,我沒有想這個演員是劉昊然,我覺得他就是余淮。
劉昊然是個獨立的天秤座,初中的時候就自己到北京求學了,所以很早就習慣了自己照顧自己,何老師在《拜托了冰箱》中也曾經說過昊然是哥哥的性格,連他都覺得劉昊然比他大,海濤說錄制《真正男子漢》,在部隊的時候,昊然作為最小的弟弟,也時常照顧同行的哥哥們。
文化課和專業成績雙料第一考入中戲的他,目前對大學生活的規劃就是好好念書,利用寒暑假接一些好的戲,他覺得中戲是培養藝術家的,而這也是他努力的方向,有種“小干部”的感覺。他在節目和采訪中不只一次提及過自己想在大學里面談一場戀愛,“長頭發、大眼睛、不會很鬧騰”是他理想中女朋友的模樣,最想以后帶著女朋友吃遍北京再吃遍全世界。
我覺得他有種獨特的魅力,不是源自于他的顏值,而是源自于他的陽光自信還有一種穩重的踏實感,最迷人的莫過于他的笑。
期待:
電視劇:《瑯琊榜之風起長林》蕭平旌
綜藝:《高能少年團》
張一山:鮮肉里面的老藝術家,老藝術家里面的小鮮肉。
自己看得張一山出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小兵張嘎》,他是那個膽小卻講義氣的樂樂。
你給我刷碗去,你給我倒垃圾去,媽給我削個蘋果吃。——劉星
桌上放著書本,手里拿著筆,旁邊是電視遙控器,電視里放著《家有兒女》,那個時候的自己常常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爸爸媽媽看到就會說“專心寫作業,不要拖到開學前一天再寫”,那時的我在上小學。“嘮叨的話可不可以不講,給我一片自由自在同齡人廣場”,它一直陪伴著我,后來爺爺再也沒有出現在劇里,后來小雪換了人選。有點兒賤的劉星,講義氣、有勇氣,很酷又很淘,張一山真得塑造得太形象了,劉星這個角色也仿佛成為了他的標簽。
十二年的時間,當年那個喊著“媽,給我削個蘋果”的淘氣小子劉星如今也成了一個硬漢。之前,大家喊他劉星,現在大家喊他二哥。
2016年,張一山用成熟的演技塑造了一個“賤人余”。
“我余罪就算一天一無所有,也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余罪
余罪,賤、二、有點痞氣,偶爾耍小聰明經常貧嘴,警校中的學渣,但是有一點,這個人講義氣,特真實,他可能做不好一個解冰那樣的緝私警察,但是他做得了一個出色的特情,臥底行動中,他深入這群走私販毒團伙的生活,是這群人眼中貪財好色膽大又講義氣的余小二,他真到連許平秋都擔心他是不是真得要叛變了,老傅雖然懷疑他,但是也算把他當自己兄弟,乃至最后知道了他是臥底,也不排斥和他交流;雖然執行任務期間,幾次想過要撤出,但是怕死是人之常情,其實余罪一點也不缺乏正義感,只不過,解冰的正義感表現在了表面,而余罪埋在了骨子里,就像鼠標說的:我們余兒沒什么優點,就只有一點好,有正義感,正義從來都不會缺席,它只是跑得有點慢,喜歡遲到。
可能在不了解他的人看來,這個嘴貧到有點賤的人沒什么優點,但是這個臥底只能是他,一開始看這個劇的時候,對余罪沒有特別喜歡也不討厭,但是看到第二季最后,卻愛上了角色,那個對大胸姐說“如果你可以把你的人生當作是這個游樂場,那你以后就算跌倒了,都不會哭”“如果活著回來,一定娶你”的余罪。我覺得可能一些人努力能夠成為解冰,做一個出色的警察,但是余罪卻不是誰可以輕易取代的,他有點意思,獨一無二。
起初這個“胸無大志”的痞氣小青年,想法就是回家做一個小片警,讓自己的爸爸不再被別人欺負,能踏踏實實賣水果,而后的臥底行動,讓人慨嘆這個人的真實,是個有勇有謀的硬漢,余罪這個角色不同的面,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步呈現,要把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豐滿,沒有足夠的演技是辦不到的。
張一山的演技毋庸置疑,把“賤人余”的貧嘴、痞氣、糾結掙扎演繹得非常到位,說他一個人撐起了整部劇,其實也不為過,臥底期間,看到一個小弟活生生的在他面前被毒梟老大殺死,隨后和家里見面時他那種恐懼和害怕的表情是最直觀的演技表現,非常真實。還有他和大胸姐在酒店,他一個人的“床叫”片段,簡直是這部劇里面飆演技的經典片段。我著實是被張一山的演技圈粉了。
我覺得一個演員能夠用作品、用自己飾演得角色征服觀眾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當年那個伴隨我們成長的劉星,在記憶中依舊清晰;而今,余罪的痞氣、魄力和真實,獨具魅力;他讓我們記住了他所塑造的人物,這是比顏值更重要的事情。
采訪過張一山的人說,他不是許多人想象中貪玩、逗比、貧嘴的大男生,是個耿直的boy;空閑的時候,運動、看電影、坐著想事情,他的經紀人說他是“真老干部”;楊紫曾經形容他是“鮮肉里面的老藝術家,老藝術家里面的小鮮肉”;他說:“我只想做好演員,沒必要長得帥”。
期待:
電視劇:《春風十里不如你》
綜藝:《高能少年團》
我的志向就是當一名有文化的好演員。——吳磊
之所以把吳磊寫在這篇文章里,把他歸在我心里的“小干部”行列,是因為我覺得他看得長遠,對表演和文化內涵的關系有清楚的認知,一直覺得做演員需要有文化內涵。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吳磊的表演,我覺得是靈性。
《旋風少女》中,他是最大的驚喜。
第一季中,吳磊飾演的亦楓師兄是搞笑擔當,超級厲害的“睡功”、活潑率性的性格、獨樹一幟的“餃子頭”,再加上吳磊輕松自然的詮釋,使這個角色非常討喜。而第二季,整部劇的重心放在了百草的感情上,略感失望的同時,卻被吳磊的“眼神殺”所征服。
《瑯琊榜》是近幾年不可多得的好劇,唯美的畫面、教科書般的畫面構圖、彰顯魅力的細節、家國天下的情懷,除了這些,蘇宅的日常也成為了大家的關注點之一,飛流便是蘇宅中必不可少的一個。
心智不全骨骼驚奇,奈何天下之大,只護蘇哥哥一人周全。——飛流
在劇中,總是看到飛流守在蘇哥哥的旁邊,心智不全卻骨骼驚奇,是個孤傲少年,有時候看他的眼睛,好像凍結一般,而這凍結一般的眼眸怕也只有他的蘇哥哥能融化得了。梅長蘇也待他如自己的親弟弟,看他時眼神中總是帶有一絲寵溺。其實他是懂事的,和總是捉弄他的藺晨哥哥一起給蘇哥哥熬藥,他是那么聽話;霓凰郡主在他旁邊訴說自己對林殊哥哥的感情,拜托他在戰場上要好好照顧蘇哥哥,他是聽得那么認真。
吳磊表演上靈性的一面在飛流這個角色上彰顯得淋漓盡致,他塑造得飛流,孤傲,也非常有萌氣。
帥氣學霸隊長——“辣手摧花”
吳磊參與湖南衛視打造的趣味代際對抗益智節目《好好學吧》的錄制,擔任少年學霸天團的隊長,“詩詞歌賦,國學常識,超能少帥,誰與爭鋒”,他帶領眾萌娃守住擂臺,溫文爾雅、體力超強,不僅是個“老戲骨”,更是個“學霸”,吳磊曾說自己拍戲的基礎就是要保證自己學習成績的優良,認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有內涵,這也是我認同的一點。
看綜藝《二十四小時》,雙商高的三石,體貼,也真得很拼。
不太喜歡被稱為“小鮮肉”的他,有時也會思考,如何讓自己更成熟,成長為真正的男子漢,這也是他時常會和年齡相仿的劉昊然探討的問題。他說,他的志向就是當一名有文化的好演員;他說,他的夢想是做一名導演;唯愿不忘初心,便可期其塑造更多演技在線的角色。
期待:
電影:《阿修羅》
綜藝:《二十四小時》第二季
很認同董子健那句話“人要看當下,也要往長遠了看,小鮮肉是會老的,但是演員不會老。”,
以一張萌照,結束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