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波在寫給1996的新年文中,有一段關(guān)于21世紀的描述是這樣寫的:
理想主義的光芒已經(jīng)黯淡,人類不再抱著崇高的理想,想要摘下天上的星星,而是把注意力放到現(xiàn)實問題上去。當一切都趨于平淡,人類進入了哀樂中年。
我很喜歡他這段描述,以及小波在這段話之后所流露的態(tài)度。在我看來,它不僅僅是歷史的預(yù)言,也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對于認清了的歷史現(xiàn)實之后,所展示的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樂觀向上,極具個人自由的。用小波的原話來說則是:雖然人生在世會有種種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與不幸中作選擇。
在幸福與不幸中做出選擇,這是小波給出的新年總結(jié)。斯人已逝,他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懷念之中。
說回之前小波關(guān)于21世紀的描述,理想的光輝,離的越來越遠,我們所面對的是,只是平淡的現(xiàn)實問題。小波給出的方法是成為一個知識分子,做些建設(shè)性的事情。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知識分子,這是很難的事情。
96年的小波或許不曾想到二十年后,社會的理性,寬容,自由一如既往的缺失,他所期望的未來世界依然糟糕的一塌糊涂,寄以厚望的建設(shè)性事情或許更加奔潰。混亂與被管控成為社會主流,知識分子們混入娛樂的圈子以躲避,全民的狂歡造就了“繁華”的表象。而藝術(shù)自由的理想隨同批判,反抗對象的死亡在一夜之間香消玉殞。然后是萬籟寂靜,鴉雀無聲。
而我們則必須借“面具”掩飾以忘記自己的存在,不然便會陷入多重人格的分裂之中,最終如被打破的鏡子一般,碎裂成渣。
2
轉(zhuǎn)瞬匆匆,2015也已走到了盡頭,回過頭去看的時候,依然是惶恐的無以復(fù)加,一種慣常的焦慮感彌漫在我的周身,無法擺脫。總是多感,恍惚中仿佛時間會把自己拋棄,而隨著青春期的遠離,一些無法回避的事情終究不可避免的到來。身上的某些東西,慢慢隨著另外一些東西的減弱和衰亡而逐漸長大,我在不知名的惶恐中,日子蹉然而過。
小波曾感慨:此生此世的確太過短暫,我們還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
對于此,我是非常贊同的,人總該有個追求才是,拋開各種復(fù)雜的目的,就為單純的尋個追求。
2015年初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勸自己繼續(xù)上進。現(xiàn)在回首再去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時候自己真是樂觀,而現(xiàn)在的自己,已然沒有那時候的樂觀勁兒了。我這么說肯定很不符合新年新氣象的愉快氣氛,可我說的是自己的狀態(tài),目前的確是這個樣子。
我一直在思索現(xiàn)在如此悲觀的原因是因為什么,可是一直沒有結(jié)果。后來和朋友聊天,朋友單刀直入,說我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我一直疑惑,真實的自己該是什么樣子的?可惜唯一能夠回答的我現(xiàn)在卻也回答不了自己的問題。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可認識自己哪有那么簡單。這個問題,我需要用一生來追問?
3
我曾經(jīng)幻想過假如有一個人,他有著無窮的時間來讀書,那么這個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當然,他在我眼中是這樣的。可惜,這種事情是不存在的。
生不滿百歲,想讀千歲書。
終究是幻想。
不過要慶幸的是,正是因為不存在這樣美好的事情,所以努力的價值才會如此的高,有些東西通過努力得來才最為美妙。
木心先生在他的書中寫道:歲月不饒人,可我也不曾饒過歲月。
這個古典的老人讓我喜歡的不得了,愣是靠著畫畫寫詩將自己拉了起來。我喜歡他,去學習他,也想要將自己拉起來,可這很困難啊,但我心甘情愿,沒有異議。我會讓自己努力走上這條路,努力讓自己不偏移,不妥協(xié)。
因為不愿意,因為不喜歡。
那么,2016來吧!
20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