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吃藥就不吃藥

我是一個醫務工作者,工作年限差不多快三十年了,總結這些年來的工作感悟,感觸還是蠻多的。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以為作為醫務工作者肯定推崇醫學手段,事實不然,至少我不這么認為。

一般來說,但凡是有看病的,我都盡量建議西醫檢查,這是必須的。因為西醫檢查手段比較直觀,容易讓人心服口服。但是對于治療,如果沒有查出特別重大的疾病我都喜歡讓病人自己先調整,這個調整是反思生活,尋找得病的根源。比如頸椎病,這是非常多發的一種疾病,而且隨著電子產品普遍使用,發病年齡也越來越年輕了。我都會建議病人回家做做頸部保健操,改變生活方式。如果病人堅持要吃藥,我都會告訴對方效果不會太好的。知道得病原因了如果自己還不面對,光想吃藥圖省事,治療效果其實是可以想像出來的。

事實上確實有很多人看病時都怕費事,都希望吃點藥就可以解決,就是不愿意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病人需要解決的首先是心理問題,對自己都不負責,光指望別人,肯定是不行的。

人都有得病的經歷,但是,得了病之后生活質量更多的取決于人的自制力。

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病例,這個人查出來心臟毛病,當然看了不少專家,說法不一,或輕或重,讓人心生惶惑。不過,幸運的是這個病人很有主見,他查看了很多資料,然后選擇了一種綠色的治療方法,改變自己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規律化,堅持每天步行一個小時,早晚各半小時,調整一年后胸部不適感明顯減輕,兩年后復查,很多指標基本正常。當然前提是必須堅持。而和他同時查出這樣毛病的另一位就沒有這樣幸運了,對方全部按照醫生的要求,堅持吃了一年的藥,感覺是好些,但指標始終不正常,因為常年吃藥,肝腎功能受到影響,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不算好。畢竟吃藥帶給人的是不健康的感覺。

就說感冒吧,很多人得了感冒就想到吃藥,其實如果感冒初期多喝點水,注意休息,有條件的泡個溫水澡,很快就可以好的。根本不需要吃藥。不過,光看市面上藥店里林林總總的感冒藥,就知道人們還是不能對抗對藥物的依賴。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毛病原本就是無經可醫的,吃藥無非是給人心理上一種安慰罷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