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在每個人心中,他們的童年時光都是特別美好的,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的追憶。我的童年是在小山村里度過的,那里的生活寧靜,村民樸實。我在那里度過了非常美好而珍貴的童年。
我們的小山村四年環山,雖然小山不高,卻也隔絕著我們與外界的聯系,使得小山村有些閉塞和落后。我們不知山外事,山外不知此處人。
但山村的閉塞絲毫不影響我們童年的歡樂,反而給我們設置了一道天然的保護屏障。與我玩的甚好的有溫順的小粉,很有性格的阿月和他樸實的哥哥阿亮,美麗的阿萍等一眾小伙伴。我們奔跑著笑著叫著,笑罵聲響徹了整個山谷。
童年里最有趣的便是那夏日時光,這也是我們最喜歡的季節,因為我們可以在村前的小河里洗澡了。村前的小河是一條淺淺的有厚厚沙層的小溪,水流緩慢且清澈純凈。我們時常在岸邊摸魚找蟹,然后在灘涂沙地上挖坑,把摸到的小魚養起來。河岸邊有一顆歪脖樹,是被大水沖刷后,河岸沉降幾乎快倒在河里的一顆柳樹。從立面上來看,它與小河幾乎是成垂直生長的。童年的我們不知有多少次坐在它的上面吹河風,然后縱身一躍,從兩米高的樹身跳入河中,濺起的水花打濕了伙伴的衣服,伙伴在身后追趕著叫罵著跑回家里吃晚飯。晚飯后在這樣落后的小山村里,人們沒有消遣娛樂的東西,天氣又熱的難耐,大人們也都成群結隊的下河洗澡,時間久了就慢慢分出了男人們在上游洗,女人帶了小孩在下游洗。沒有燈光,完全靠月亮的光輝和人們說話的聲音識人辯物。小孩才不管羞不羞愧,反正都光著身子打鬧一片。直到大人們喊一聲“xxx,回家了”這才不情不愿的跟了大人回家。
兒時我們基本處于散養狀態,一跑出去,整個上午或下午都找不見人影,只有到吃飯的時候,家長見還沒回家,就站在自家房頂高聲喊:“xxx,回家吃飯了”,也不管在哪里,聽見沒聽見,自顧自的就下樓了,不肖一會兒的功夫,我們準能出現在自家的飯桌上。我們也很習慣,總是在飯點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喊聲,仿佛一個村莊就是個大家庭。而家長也完全不用擔心安全的問題。想想現在的孩子,被家長盯的很緊,哪怕離開視線兩分鐘都可以急出一身冷汗,不知道是孩子的悲哀還是社會的悲涼……
小時候小山村里電視還沒普及,但是可玩的東西卻很多,玩泥巴、斗雞、抓子、丟沙包、跳皮筋、跳大繩、捉迷藏,每一項都可以玩到昏天暗地,精疲力盡。媽媽可以很省心的把我們放養出去,現在想來那時候媽媽養我們真的很省心。
可是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城市里長大,各自關起門來過各自的生活,孩子們沒有了娛樂的項目,只能天天窩在家里看電視,小小的孩子就帶起了厚厚的眼鏡。
慢慢的孩子就缺失了天性,變的沉默寡言,性格孤僻,不懂交流,各自為營,自私起來。我們一邊埋怨孩子怎么越長越變成了這樣,一面事事為他操心,不懂放手,讓孩子一直成為孩子,直至成為巨嬰,沒有責任感,承擔不了自己該承擔的生活。
這個社會一直在提倡城鎮化,我想這對社會的發展可能是有好處的,但是古老的村莊正在消失。我們再也看不到青山綠水,炊煙裊裊,一副安詳寧靜的自然村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氣派的小洋房依公路兩旁而建,一座座小別墅安插在了青山綠水旁。這或許使我們便利,使我們進步了,但是讓我們的孩子如何安放他們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