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想先從閱讀本身談起。
我從不敢以嗜書如命自詡,我雖然愛閱讀,但更多是帶有功利性。因為閱讀不僅是一種習慣,更代表了一個方向——各行各業的成功經驗中似乎都避免不了提及閱讀的幫助。好像閱讀是萬能的,它讓你獨立思考,讓你口若懸河,讓你知書達理,讓你從容豁達,讓你知識廣博。
不可否認,知識靠文字承載,想要更優秀,通過閱讀來學習、充盈自己是絕佳的方式。但是當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后,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廣,閱讀興趣便會油然而生。似乎限于專業太過狹隘,于是我們開始多學科涉獵,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似乎領域知識又過于嚴謹,于是我們開始接觸文學,以期培養人文情懷。
總之,不論出于何種目的去閱讀,似乎總能殊途同歸到對閱讀這種行為本身的熱愛與享受上來。
你有多久沒認真去閱讀了?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都認識到,當前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密度越來越大,時間早已成了奢侈品。身處校園中的我們是最幸福的,因為我們有大量的時間在象牙塔這一符號的庇佑下,心安理得地享受閱讀的快感。但是現實中的高等教育卻時刻與就業相關。就業率成了衡量高校優秀與否的標尺,甚至每一屆新生入學之時便被迫灌輸就業形式嚴峻的緊迫觀。
浮躁的氛圍造就的是浮躁的心。閱讀這種慢功夫與社會的節奏格格不入,再加上各種層出不窮的娛樂元素之誘惑,令我們逐漸喪失讀完一本著作所需的耐性,沉心閱讀者漸成異類。
當然,人們還是在閱讀,只是閱讀的方式變成了碎片化瀏覽。微信公眾號平臺像蓄水池一樣匯集了各行各業的資訊、文章。從雞湯到隨筆,從科普到經驗,種類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此類文章短小精悍,在閑暇之時便可閱讀一兩篇,一月下來涉獵的知識面要遠比看一本單純學科的著作來得更豐富。
但是這足以成為取代閱讀書籍的理由嗎?我認為不可能。哪怕文章再怎樣深刻,都無法取代閱讀書籍帶給我們的更深切的感悟,因為其篇幅限制了論證的深度與廣度。妄想通過一篇書評便理解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敘述的深切情感無疑異想天開;想要通過凝煉好的要點去理解民法龐雜的體系亦是不切實際;欲瀏覽句子集錦以取代品讀楊絳、三毛、林徽因更是暴殄天物。
因此,我們才要去讀書。寧選擇做一個“低效”的閱讀者,細品慢悟,給靈魂留足升華的時間,也絕不做一個妄圖以碎片化信息替代書籍的“高效”讀者。
02
接下來談談為什么堅持紙質閱讀。
其實我對讀紙質書并沒有特別的情懷,就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并不是一個傳統的愛書人,因為我對閱讀的興趣是在后期才逐漸培養出來的。
我曾經單純地認為書籍只是承載思想、文藝、知識的一種載體,這與歷史的進程有聯系。如在東漢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承載文字的載體五花八門,有龜甲、竹簡、獸皮等等。但是這與當前的紙質書并無本質不同,因為承載的內容一致,變化的只是形式。
所以我對于kindle、ireader等信息時代誕生的新閱讀載體并無抵觸,相反,我驚異于它們電子書資源優惠的價格、與紙張無異的視覺感受、更輕的質量、舒適的手感、大容量的存儲、時尚的外形,最關鍵的是,它代表了新閱讀時代的引領方向。總之,我成了kindle的忠粉。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在于倡議堅持傳統、抵制電子書。我的觀念是,二者應同時存在,我現在不僅仍然是kindle的重度使用者,而且對紙質書有著濃厚的熱愛。
以kindle為代表的新一代閱讀載體的誕生、流行是我們當前社會發展狀況的體現,它的優勢筆者不再贅述。但是這些優勢不足以成為取代紙質書籍的充分條件。我有位朋友酷愛讀書,他對于這些新興閱讀載體并無太大興趣。因為他堅信讀書是一種需要儀式感的行為,而紙質書那實體可觀的精美封面、翻閱紙張的實際觸感、典雅清新的書墨香氣是儀式感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然這種儀式感是kindle無法提供的。
每個人喜愛紙質書的理由或許不同,就像朋友對閱讀儀式感的重視便不是我喜愛紙質書的理由。我有個習慣,即所謂的“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旦手里沒有枝筆便感覺空了點兒什么。使用kindle閱讀時,隨手記錄的體驗遠遠不如在紙質書上隨心所欲那樣舒服。一本書讀罷,翻動書頁,印刷字體結合自己筆跡的視覺感受給我帶來滿滿的成就感。記得以前讀過一篇文章,作者認為紙質書上的讀書筆記記錄了歲月。可見,紙質書承載的不僅是文字,更承載了自己的思考、記憶、足跡。
上文提到我認為二者應共存,因為對于不同類別的書籍,二者有不一樣的優勢。故為了有更好的閱讀體驗,紙質書和kindle兩種閱讀載體應同時存在并加以區分。首先,不同類別的書要求的閱讀環境不同。比如東野圭吾的小說,縝密的推理過程令人如癡如醉,我們能輕易地跟隨作者的敘述難以自拔。這類閱讀可讀性很強,所以沒有地點的限制,哪怕是在喧鬧的餐館也依然不受影響。這種書籍我認為用更輕薄、更方便的kindle感受更好。而閱讀一本學術著作,要求讀者有更高的專注度,所以應在相對安靜的環境里進行,例如圖書館。為保持專注通常應伴以筆記記錄,故紙質版應成為更好的選擇。
此外,有些書籍具有特別的象征意義,比如對自己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或者自己最喜愛的作家的精裝典藏本。顯然這類書籍通過購買紙質版用以閱讀或者收藏更有感覺。畢竟電子資源總給人一種無法感知的距離感。
總之,不論生活節奏如何加快,我們都要保持對書籍閱讀的渴望。所以記得時常停下腳步去享受閱讀的樂趣;不論文字承載技術如何創新發展,紙質書都具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和生命力。所以閑暇時多去逛逛書店、圖書館,大有裨益。
YokiHu
點擊屏幕開始編輯正在嘗試重連,重連后會自動同步離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