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坊,又看了一遍馬丁的演說,父與子的戰(zhàn)爭,每看一次,都會淚流滿面。
轉眼間,父親離開我們十四年頭了,可是我心里從來沒有一刻停止對父親的想念。每當念及父親,不管是在人潮如海的街頭,還是在安靜獨處的角落;不管是陽光燦爛的白天,還是皓月當空的夜晚,只要想起父親,我內心最柔軟的深處總會生扯出一股隱隱約約的疼痛。
時間不會帶走一切,只會讓淺的更淺,深的更深,一如我對父親的思念。
曾經無數次在夢里夢到爸爸,每次夢的內容都差不多,父親并沒有離開我們,他只是累了,躲到一個舒適的地方去歇息片刻,然后又回來了。夢的最后,總是父親被病痛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情景,而我在夢里一次次重復著與父親的生離死別。
每次醒來,發(fā)現自己都是滿臉淚水,頭發(fā)也是濕噠噠的。
這大概是思念的極致了吧,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回想起父親這一生,沒有多少鮮活的記憶。
小時候眼中的父親總是板起一副嚴肅的面孔,讓人不敢輕易靠近。可能是生活的壓力太沉重,或者是長期病痛的折磨,又或者是父親在我們面前要保持威嚴的形象,總之,我們很少看到父親臉上有笑容的。雖然爸爸長期服藥,身體健康不太好,但是他身上自帶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場。家里的表親,再調皮搗蛋的,只要一看到不茍言說的父親,立馬溫順得像只小綿羊。
父親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相當嚴格的,弟弟稍有不聽話,信奉棍棒出孝子的父親教育的唯一方式就是動用武力,簡單粗暴直接。而對于我,父親是沒有動過一根手指頭的,但是也是諸多約束,比如說不準穿裙子,到了高中也不準和男生打電話等等。一向乖巧聽話的我,在父親這種嚴厲的教育方式下,只知道呆頭呆腦地讀書。看了馬丁的爸爸,我才知道中國式的父親,傳統(tǒng)文化“子不教,父之過”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95%都是這樣一幅“嚴父”的典型形象,而這種形象的樹立初衷往往是出于愛與責任。
在這種撫養(yǎng)方式下長大的我們,心情是復雜與矛盾的。一方面,這種內斂的父愛,深沉卻令人窒息。愛得不到表達,就會嚴重阻斷了愛的流動。像馬丁一樣,父與子的戰(zhàn)爭不停地上演,到死的那一刻才得到和解,這過程,對雙方又造成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創(chuàng)傷。另一方面,如今“茁壯成長”,才明白父親如此嚴苛的良苦用心,感恩當年的父母的嚴格要求。取得一定成果的我們,帶著童年的創(chuàng)傷,不知不覺中又會如法炮制地用同樣的手法教育下一代,模仿父親的樣子,扮演“嚴父”的角色。“家規(guī)”就這樣得到了傳承。沒有人能說得清這種教育方式的好與壞。
像硬幣有正反面一樣,所有的事情有利與弊。
古人云,”父為子綱“。作為父母,言傳不如身教。。我們鄰居有一位叔叔,也很重視孩子教育花錢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高價請各科優(yōu)秀教師給孩子補習。在家里,和所有的嚴父一樣,也是動不動就暴力教育孩子。可是孩子相當叛逆,經常逃學,和一幫小混混到處游手好閑,打架鬧事。兩個兒子高中沒讀完就被學校開除了,也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接收。原來這叔叔是暴發(fā)戶,自知文化程度不高,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自己也經常道外面花天酒地風流快活。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耳濡目染,哪里會有心思去讀書呢?
我父親雖然很嚴厲,但是他一生兢兢業(yè)業(yè),艱苦樸素,努力勤奮,為家人付出了所有。那年代,家里生活困難,父親又患上了糖尿病與肝炎 。這么艱難的條件下,父親一直積極樂觀向上。以鋼鐵般的意志,堅定的信念,讓一家人都過上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一直以來,父親身體力行地闡釋了什么是堅強!他對子女的教育,沒有多少大道理,簡單粗暴,和所有青春期的孩子也一樣,雖然我們也曾經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不滿。但是現在,我們幾個成家立業(yè)了,并且在各自的工作領域里取得不錯的成就。這一切某種程度上可以歸因于父親的嚴厲管教,但是更多的是父親那種堅韌的精神力量潛默移化地影響著我們,這是父親留給我們的最豐盛的財富!
家庭是孩子的一面旗幟,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不管什么方式,言傳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同時也很感恩父親,當我遇到困難孤獨無助時,想起父親,內心就會生出一股堅定的力量激勵著我努力向前。父愛,是支撐我的生命的偉岸的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