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手機市場已經進入“血海”競爭狀態情況下,錘子科技作為一個新興手機廠商,盡管羅永浩本人引起話題的能力極強,但錘子T1出來,早期大部分買單的人多數是羅永浩本人的鐵桿粉絲(注意是鐵桿哦,羅永浩本人可能會不同意),其他非鐵桿粉絲以及外圍看熱鬧的網友,想打動這批人購買其實是有挑戰性的,因為手機不是一本書,也就幾十塊錢,它要花費幾千塊,決策成本比較高,同時手機作為一個人的“器官”,早已超越了工具的作用,已經演變成為一個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特別是在經歷了王自如測評傾向性語言攻擊,以及供應鏈出問題被很多媒體黑了個遍之后,這部備受爭議的手機想要打動外圍粉絲購買就更難了!
(一小段題外話: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羅永浩每每推薦一些書總能讓這些書迅速上各大售書熱榜,但即使是自己做的獲得IF工業設計金獎的手機,天天在微博上吹,外圍粉絲也不買單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這里奉勸那些整天讓微博上手機圈KOL打廣告的手機廠商,你們還是把那些錢省下來好好去請幾個聰明人策劃幾個體面的營銷活動吧?。?br>
面對新興產品必然經歷的市場試探及接受期,新興手機廠商慣用的手法就是先做手機Rom,然后適配各種機型,當年小米也是這么起家的。羅永浩剛開始做手機的時候也想模仿雷軍小米的做法,但由于安卓機型眾多適配成本較高錘子團隊人手有限,再加之刷機是一個門檻極高的技術活,其實只有少數搞機愛好者會玩,而這并不能帶來巨大的外圍體驗者,也很難影響到錘子的目標用戶群體,所以在適配了三星i9100以及小米2s等少數幾款之后,關于適配更多機型的消息就杳無音訊了。這一度引起了許多嗷嗷待哺等待刷機的眾多羅粉集體吐槽。但讓用戶以低成本的方式試用自己的產品是錘子手機作為一個新興廠商必然要解決的問題,羅永浩以及錘子團隊想到的方式就是將Smartisan OS中幾款應用剝離出來,放到應用市場供人下載使用,這確實是一個討巧省力的方式。
從一定2013年12月開始,Smrtisan OS 剝離的應用已經陸續達到5個:錘子鬧鐘、錘子便簽、錘子日歷以及錘子郵件、歡喜云同步;
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錘子便簽,所以今天重點講講錘子便簽:
錘子便簽:錘子便簽是羅永浩錘子團隊了投入了大量精力產品,錘子便簽的用戶體驗確實做得很好:比如檢索、圖片插入方便圖文混排,無論是排版、字體的選用,還是顏色的搭配,都拿捏的很好!其中最受歡迎以及最有創意的應該是生產長圖片即可發送微博的功能,因為它解決了微博不能發長文字的痛點需求,而且生成的圖片十分干凈美觀。而且它生成的圖片具有鮮明的風格,淡淡的紙黃背景顏色與常見長微博工具生成的白底背景形成鮮明對比,同時文字顏色也不是常見的黑色,我并不是想強調這樣的搭配上比白底黑字更好,而是這樣的選擇能讓錘子便簽有自己的品牌符號以及極強的可識別性,產品最怕的就是沒有自己的品牌烙印,大眾不能識別和記住。
為了解決手機輸入慢,許多希望用錘子便簽發長圖的用戶需要把電腦里的打好的文字弄到手機上再通過錘子便簽進行轉換成圖片再來發微博,所以今年他們已經馬不停蹄地開發了錘子便簽網頁版,很好地解決了用戶上面遇到的問題,同時隨著云服務負責人池建強的加入,已經支持手機端云同步。所以最近錘子科技的產品總監朱蕭木、池建強一直在個人微博上推錘子便簽網頁版,經常在使用錘子便簽發長微博的大V留言提醒他們用網頁版錘子便簽更方便。
為什么說錘子便簽牛逼呢?因為它討好的人群是所有能在互聯網上輸出內容的人,據相關數據報告統計,整個互聯網上,真正能輸出內容的人不到20%,能持續輸出有深度有洞見內容的人估計1%都不到,而錘子便簽這個產品的目標就是這么牢牢地抓住并滿足了這群能向外界輸出影響力的人的工具需求。當這種產品做好了,俘獲了這群用戶,就會成為具有極強營銷滲透性的產品。想想如果整個互聯網上能輸出內容的人都在使用錘子便簽,那么這幾乎就是一次全網覆蓋的免費營銷,而且是持續的,同時還是如此地體面并有說服力。這種帶著傳播滲透的思路去配置自己手中的資源,向有傳播性的產品傾斜,這才是真正高瞻遠矚的產品思路!(已經有很多公司和大V在選擇錘子便簽作為長微博工具了:像螞蟻金服、思想聚焦、柳巖、張嘉嘉、袁姍姍.........,當然不排除是公關所為)
而且基于錘子便簽這個產品,還有很多想象空間,下面關于錘子便簽這個產品的展望?。ó斎唬@只是我個人想法)
1、成立錘子便簽博客網站:如果后期越來越多的寫作者開始用PC版的錘子便簽寫作,完全可以做一個博客網站,像剛剛起來的簡書網就是依靠簡潔的寫作頁面和舒適的閱讀體驗俘獲了很多寫作者、閱讀者的“芳心”,以羅永浩當年在經營牛博網時積累下的作者資源,這事執行起來應該是很快的!而且這是一個互相促進作用項目,錘子便簽博客早期會吸引一些寫作者,而靠寫作者的內容又可以吸引外圍粉絲,這會是一個向著馬太效應積極的方向走。成立錘子便簽博客之后錘子便簽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為內容輸出者、閱讀者的內容服務平臺。(我想的:錘子便簽博客,這個名字好土!)
2、? 可以與新浪微博戰略合作:因為微博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簽約了很多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作者,這些作者都是有著巨大影響力,盡管作者們可能覺得新浪長微博閱讀體驗,無論是字體還是排版界面閱讀體驗爛得和“屎”一樣,但為了收入還是不得不忍受。這就造成很多人可能覺得你其它能生產長微博工具排版體驗非常好,還是會選擇用微博長微博發長文,因為它有打賞功能。所以錘子便簽完全可以和新浪合作,有效提升了新浪長微博屎一樣閱讀體驗的同時,也可以順帶推廣錘子便簽,多么共贏的合作!這樣微博上所有有能力輸出長文的人都開始用錘子便簽,那該是多么牛逼的產品營銷!但錘子便簽生成的是圖片,如何解決嵌入打賞鏈接,這我可沒幫你們想好。(但只要想做這事,既然英語老師都可以做出獲得IF金獎的智能手機,這點小問題解決起來應該不難吧?)
3、? 與更多自媒體個人簽約合作:錘子科技完全可以花一定的運營經費,與有輸出能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人達成合作,比如包年合作,自媒體個人和錘子便簽簽約后,自媒體個人發布在自己各大平臺的文章都需以錘子便簽生成長圖的形式,現在幾乎所有平臺都支持圖片,所以這個事情執行起來是沒問題的!(這些方式總比產品總監、云服務負責人花時間用微博搜索去搜使用錘子便簽的名人或到大V下面留言拉別人來用來得高效吧?。?/p>
當然Smrtisan OS剝離的應用還有:錘子時鐘、錘子日歷、錘子郵件以及歡喜云,之所以花了大量篇幅重點講錘子便簽主要是它強大的傳播滲透性帶來的外圍影響力!剝離的應用的原則肯定是手機用戶最常用的工具應用,這樣受眾才會廣,而且由于羅永浩深諳傳播流行的規律,所以在這些產品策略上都是優先考慮商務以及職場精英用戶的需求,從以下幾個細節可以看出羅永浩的老道與精明:
1、? 錄音功能:大家如果看過T1的發布會,就應該記得他在講錄音功能的時候,就強調了“記者朋友請注意”,除了錄音正常的暫停以及停止功能,他們還在左邊加了一個小旗子,羅永浩說是為了方便記者采訪時做標記,采訪后查找錄音。(對于普通消費者這么雞肋的功能竟然拿到只留了10分鐘演示軟件功能的手機發布會上講,主要就是為了討好媒體界的記者朋友們,他們具有傳播能力嘛!)
2、? 日歷功能:錘子的日歷,很多便捷設置工作安排、提醒的功能,比如短信直接移至日歷;(高頻使用這些功能用戶主要是職場人士以及工作生活繁忙的社會精英們)
3、? 錘子郵件:其實對于很多普通用戶來說,郵件功能不是一個強需求,但對于商務人士、城市精英,處理郵件是日常工作中最常碰到的事。
………
當然,產品上討好城市精英的小功能還有,就不一一細講了!
可能有人會覺得“討好”這個詞有諂媚之意,我倒不認同,對于做產品的人來說,討好用戶就是做產品該思考的問題,只是錘子手機的選擇不同而已,像小米也做了各種小功能來討好那些有個性化需求的用戶。如果說討好用戶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天職,那么優先選擇討好哪類用戶就可以體現出一個產品經理對自己產品的定位了。羅永浩曾經在訪談中說過,錘子手機的定位是:城市文化精英。
當然,這里面也少不了羅永浩作為一個企業家、商人的精明,因為他深諳流行傳播的精髓:一個事物或產品是否能流行起來,一般是由社會中具有影響力的16%左右的人決定的,所以羅永浩錘子團隊的思路就是在產品上,優先考慮滿足這16%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群的需求,并在產品上優先滲透到這些目標用戶群體中。
上面說的傳播精髓是有科學研究依據的,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新聞與傳播系教授:埃弗雷特·羅杰斯(Everett M. Rogers)曾出過一本書叫《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已經有中文版了,叫《創新的擴散》 ,這本書主要研究新產品以及新生事物從起步到流行用戶接受過程中的規律,研究結果如下圖:
他把消費者分成4類:1、Innovators:喜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具象化應該就是蘋果新品發布時在蘋果專賣店外面搭帳篷排隊的那些腦袋發熱的人; 2、early adopters:早期接受者,這類人和Innovators十分相似,喜歡嘗試新鮮事物,但沒前者那么極端!;3、 early majority:早期大多數,大概是早期接受者身邊的人;4、late majority:遲到的大多數,大概是這次中國股市大漲后很遲才跟進緊接著大跌被套的那些人;5、laggards:頑固分子,大概像我讀大學時建議我回老家當人民教師的我爸媽;大概意思是這樣:當一個新產品或帶有新功能的產品出現后,最早期的嘗鮮者一般是Innovators,這一部分人非常少,只占2.5%,然后緊接著就是early adopters,大概占13.5%,一般情況下,當搞定前面16%這個群體,就會迎來一個爆點,那后面68%就會跟風購買(至于最后那16%,典型的老頑固,pass掉也罷?。栽诖蛟煲粋€新品牌或新產品的時候,最有效率最體面的產品思路就是優先搞定最前面的那個16%的群體,這也是為什么羅永浩、Smartisan OS團隊那么有底氣從不理睬各種要求“小米式”小功能用戶的叫囂,他們完全沒必要Care他們的需求也能制造流行,因為他們屬于那個被影響的84%。只要牢牢抓住前面16%的需求,獲得他們的認可并搞定他們,產品流行起來只是時間問題。
在產品戰略定位的時候就優先考慮品牌運營,定位中高端用戶,即16%的精英有影響力的用戶,在產品上優先配置滿足這部分用戶的需求,通過俘獲這部分用戶并通過他們帶動其他人,這種產品思路確實值得所有做產品的人學習!
前兩天更的微博:“人們(包括我)都喜歡并特別擅長給別人的東西挑毛病,背后的心理學本質就是用以從側面顯示自己聰明牛逼(盡管這么說很多人可能不承認),卻很少去研究別人的優點,至于靜下心來學習他人長處就更少了!” 共勉吧!
作者:小松鼠(微信號:hutengfeihaoshuai) ? 微博:@胡騰飛 , 轉載請注明出處
從事互聯網運營與市場,業余是Pre-α脫口秀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