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8】
“世上真有‘無話不說’的人際關系嗎?”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覺得是有的。雖然也許像“家人”之間很難做到,但“至交好友”可能就比較容易了,“夫妻”之間也不是沒有可能。那時我覺得,只要雙方都有“平等交流”的意愿,加上“足夠開放”的胸襟,再配上一點“心照不宣”的默契,完全就可以達到“無話不說”的境界,甚至一度認為這看起來好像也并沒有“特別難”的樣子。
后來漸漸長大了,我越來越意識到這事原來不像我以前設想的那么簡單,當初之所以會那么想,完全是因為人生經驗不夠的緣故。首先,這樣的人你就很難找到。都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知己”本就沒那么容易得到,好多人活了一輩子也未必碰得上一個,遇不到才是更常見的,而“無話不說”這種事一般都更容易發生在“知己”之間,光憑這一點,就已經排除大部分人了。
其次,就算你運氣比較好,難得遇上了一個,但也不是隨時都有“推心置腹”的時機。說話是要看“時機”的,有些話即便是遇上了對的人,也總要找一個更適宜的機會和場合說出來才比較妥帖,否則便可能造成另外一些預想不到的結果,甚至由此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不是沒有可能。
再次,還得看你想說的話的“具體內容”。即使再親密的人,也有很多話是不便于說出口的,甚至越是親密的人,需要顧及的地方反而越多,所以常見的情況是,很多話我們不能跟身邊最親近的人分享,反而可以在相對沒那么熟悉的人面前侃侃而談。
這也說明人際交往之間的“分寸感”很重要,“分寸感”拿捏得不好不僅容易得罪人,而且在外面很容易把自己長期經營的“社交形象”毀于一旦。而且我們傳統文化中一向宣揚的是“禍從口出”之類的觀念,關鍵時刻寧肯少說一句,也不愿多說一句,大家都特別在意說出口的話可能招致的不良后果,所以才更不容易形成“無話不說”的關系。
其實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里都有一方只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那里隱藏著我們最柔軟天真的幻夢、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最不為人知的秘密和人性深處最隱秘的“陰暗”和“欲望”。那里沒有人能進去,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未必能時常想起,但是我們知道,自己內心里就是存在這樣一個角落,那里存放著“我之所以為我”的最原始最粗糲的記憶。
因此,要求“自己對別人”或者“別人對自己““無話不說”,或許本身就屬于成人世界里不該有的“妄念”。
我想成長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不斷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有多么幼稚和愚蠢,當這樣的次數之間的間隔越來越短的時候,恰恰說明了自己的成長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這對那些追求“終生成長”的人來說,顯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世上真有‘無話不說’的人際關系嗎?”
當我還小的時候,我覺得是有的。雖然也許像“家人”之間很難做到,但“至交好友”可能就比較容易了,“夫妻”之間也不是沒有可能。那時我覺得,只要雙方都有“平等交流”的意愿,加上“足夠開放”的胸襟,再配上一點“心照不宣”的默契,完全就可以達到“無話不說”的境界,甚至一度認為這看起來好像也并沒有“特別難”的樣子。
后來漸漸長大了,我越來越意識到這事原來不像我以前設想的那么簡單,當初之所以會那么想,完全是因為人生經驗不夠的緣故。首先,這樣的人你就很難找到。都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見“知己”本就沒那么容易得到,好多人活了一輩子也未必碰得上一個,遇不到才是更常見的,而“無話不說”這種事一般都更容易發生在“知己”之間,光憑這一點,就已經排除大部分人了。
其次,就算你運氣比較好,難得遇上了一個,但也不是隨時都有“推心置腹”的時機。說話是要看“時機”的,有些話即便是遇上了對的人,也總要找一個更適宜的機會和場合說出來才比較妥帖,否則便可能造成另外一些預想不到的結果,甚至由此留下不好的印象也不是沒有可能。
再次,還得看你想說的話的“具體內容”。即使再親密的人,也有很多話是不便于說出口的,甚至越是親密的人,需要顧及的地方反而越多,所以常見的情況是,很多話我們不能跟身邊最親近的人分享,反而可以在相對沒那么熟悉的人面前侃侃而談。
這也說明人際交往之間的“分寸感”很重要,“分寸感”拿捏得不好不僅容易得罪人,而且在外面很容易把自己長期經營的“社交形象”毀于一旦。而且我們傳統文化中一向宣揚的是“禍從口出”之類的觀念,關鍵時刻寧肯少說一句,也不愿多說一句,大家都特別在意說出口的話可能招致的不良后果,所以才更不容易形成“無話不說”的關系。
其實我相信每個人內心里都有一方只屬于自己的“小天地”,那里隱藏著我們最柔軟天真的幻夢、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最不為人知的秘密和人性深處最隱秘的“陰暗”和“欲望”。那里沒有人能進去,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未必能時常想起,但是我們知道,自己內心里就是存在這樣一個角落,那里存放著“我之所以為我”的最原始最粗糲的記憶。
因此,要求“自己對別人”或者“別人對自己““無話不說”,或許本身就屬于成人世界里不該有的“妄念”。
我想成長就是這樣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不斷意識到自己以前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有多么幼稚和愚蠢,當這樣的次數之間的間隔越來越短的時候,恰恰說明了自己的成長速度已經越來越快,這對那些追求“終生成長”的人來說,顯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