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群里參與評論簡友文章,有兩點收獲,分享給大家。
一、怎樣的文章才有可讀性?
大家有個共識,好文章不是自嗨式發泄情緒;也不是你寫的有多長,文筆有多優美;更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如果是那樣,寫出來就沒有多大意義。
重要的是,好文章內容所帶來的信息,對讀者有用,信息有多重要,信息量有多大,這些內容會對讀者思維,帶來多大沖擊和改變。
李笑來有個很形象的比喻:教育就像近視眼戴眼鏡,戴眼鏡前看什么都是模糊一片,戴上眼鏡后看什么都清楚。
好文章也是這樣,在得到一個知識之前,認知是模糊,甚至是無知無覺的。但是,在讀了一篇好文章后,頓時會有醍醐灌頂之感,發出感慨:原來是這樣!
也只有這樣的信息才能稱之為知識。也就是說,你所寫的文章對讀者,要有教育、啟發性。
羅胖曾說過:教育的本質是人點燃人,是人的教育,而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
二、那怎樣才能寫出,有教育、啟發性的文章呢?
眉尾旋老師最近連續幾篇文章上稿,總結經驗給出她的答案:
多研究投稿平臺文章,確定一個觀點,從正反兩面舉例說明,或從幾個不同方面進行論證??梢陨暇W搜索有關信息,最好是名人例證,大家都耳熟能詳,有說服力,再用身邊人故事做補充,更貼近生活,引發讀者情感共鳴,最后得出結論,用金句概括總結。
蓋偉元老師總結:
文章有兩種:一類是感性,如果觀點犀利,感情渲染到位,也是可以的,如咪蒙的文章;還有一類是理性思維,演繹推理,效果會更好。
蓋老師用數學思維來解釋寫作問題,讓人耳目一新。新的原因并不是這個東西原來不存在,正是因為原來它一直存在,我們沒有意識到。
蓋老師用另一個領域的概念,來解釋寫作這件事,進行跨界延展。通過他的描述,我對寫作這件事理解更形象了。
用歸納法的因果論寫文章,是選定一個觀點,由幾個方面原因,推論出一個結果。
因果關系是我們相信,一個事情的發生一定會導致一個結果,而且前面那個事情的發生必然會導致后面的結果,就說這兩件事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但是歸納法推理出的因果論,會有一個缺陷,因為看到的不是事實全貌,只是局部現象總結出來的規律,有可能會出錯,只要有人能找到一個反例,觀點就不成立。
演繹推理則不同,它的推理過程是嚴謹的。例如,已知所有的烏鴉都是黑色的,那么我們就可以推導出眼前這只烏鴉也是黑色的,這就是演繹推理。
我們數學里面絕大部分的知識用的都是演繹推理。演繹推理的本質,是改變真理的表現形式,并不會產生新的知識。
我們寫文章時,可以通過演繹推理把真理變得更加清晰易懂,發現之前被我們忽視的結論。
總結:
通過這次討論,讓我對寫文章的認知,又上了一個新高度。寫文章有兩種形式:
1.感性思維的歸納法因果論。
2.理性思維的演繹推理法,寫出來的文章更嚴謹。
最后感謝提供文章讓大家評論的簡友,文章本身雖然認可度不高,但勇氣可嘉,為大家展開一個討論話題,凡參與者從中都有收獲:文章寫得好的傳授經驗,有思考者傳遞價值,什么都沒有,還可以像我這樣總結內容,消化后組織一篇文章。
所以通過線上討論式學習,不失為網絡時代一種好的學習方式,感謝群主組織這次學習機會,期待下次和你一起分享另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