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培訓所投入與花費的效果如何?
是否真正改進了員工的工作績效?
既然培訓這么重要,為什么在企業遇到經濟危機需要開源節流的時候,通常都會把培訓費用給砍掉呢?
接著提出了幾乎所有公司都投入重金的培訓和效果之間的關系的研究,觸目驚心的數字,1988年美國工業界每年花費在培訓上的費用超過1億美元,而其中只有10%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作用。更多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培訓都無法遷移到實際工作中。
企業界經常說的是培訓效果不行,但是不培訓更不行。那如何改進提升培訓的績效呢?書中給出了令人信服的原理和案例。
原理:影響培訓的三個關鍵環節,是發現方法、學習方法、運用方法。傳統的培訓在后兩者之間工作??冃Ц倪M倡導的針對企業績效差距的根本原因分析,正好彌補了培訓要素中缺失的“發現方法”這一關鍵要素。
舉例:眼鏡護理B公司,一次眼藥水質量事件導致經銷商(眼鏡店)失去信心,為重塑關系,B公司計劃對全國經銷商進行一輪大規模培訓。
華商基業在競標調研中敏銳發現,B公司需要解決的真正問題不僅僅是與經銷商的關系,也不是通過培訓達成宣傳品牌和產品在經銷商心目中的地位,而是運用專業能力幫助眼鏡店突破業績瓶頸。
依據零售終端關鍵價值鏈公式:店面銷售額=進店人數 X 成交比 X 單次購買額 X 重復購買次數。
通過深入調研,鎖定了4個環節:吸引客戶、驗光環節、配鏡環節、重復購買。針對性設計了4個突破性的績效解決方案。核心重點是:
分析機會:變坐商為行商,分析眼鏡店周邊商業環境與市場細分,變被動等客戶進門為主動招客戶進門;
創造機會:變服務為銷售,通過免費服務(清洗、維護)挖掘客戶需求,轉換到驗光環節,激發客戶購買欲望,實現銷售達成;
抓住機會:變平行為交叉,找到隱形和框架之間的聯系,改變眼鏡店對這兩種產品沖突的觀念,運用交叉銷售,提高單次購買額;
擴大機會:變單次為重復,對隱形眼鏡具有重復消費的特點分析,運用優質售后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從單次購買轉化為重復購買。
我從事體驗式培訓多年,一直苦惱就是培訓的有趣但效果不持續性,今天終于找到理論依據。我慶幸我尋找到了FDT這個咨詢項目,而不是運用以前的慣性只把FDT當作一堂課。胡老師說的好,在2015年做過大量的FDT課程類的實踐,“名氣”有了發現效果非常一般,對提升組織績效幾乎沒有影響,只是在企業流行的管理工具中多了一個而已。2016年轉到為少數企業組織提供深入的3~6個月的咨詢服務,“名氣”沒了,但效果驚人,組織氛圍都發生了奇跡般的轉變。這樣的對比實踐,更加堅定了我們持續執著地走在FDT組織健康咨詢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