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去看了《變形金剛5?最后的騎士》,我對這類電影的劇情本就沒有太大興趣,只是想要借著美國大片的場景體驗好好放松一下心情。但是就連我這一點點要求似乎都沒有得到滿足,電影結束后,摘下3D眼睛,只有一片混沌的大腦和酸痛的雙眼。走出影院,天氣悶熱的要死,預報江蘇地帶會有大暴雨,著實讓人壓抑。
如果你沒看過《變形金剛》的前四部,我可以順帶和你講述一下。很簡單,就是從宇宙中另外一個叫塞伯坦的星球過來了兩伙機器人,好的一方領頭人叫擎天柱,邪惡的一方首領叫威震天。一直以來就是它們雙方打得你死我活,而我們人類則是本著“一切以整個地球和全人類利益為主”在中間不停的和稀泥。第一部威震天被打死,第二部復活被打跑,第三部出現被打死,第四部又復活被打跑,10年時間連續拍攝到了今天第五部。
我可以理解這樣一群人,他們可能很早的時候就接觸了變形金剛。甚至這些電影對他們來說是年少時的回憶,因為在過去的無數個夜晚,他們都曾透過狹窄的小窗,仰望星空,小小的腦袋里充滿著對另外一個遙遠星球的各種遐想。如今,科技把這些想象中的形象一一搬上熒幕,無論質量和評價如何,他們都要去捧場,不為別的,只為時光可以有一刻停留,也讓那片星空再近一些。
但我不同,前四部電影我都是后來在網上看的,對“變形金剛”這四個字也沒有什么別樣生動的記憶。所以,對我這一類觀眾而言,能夠征服我的只有說得過去的情節和看得入眼的場面。
長系列電影在情節上挖坑是常見的,而且總是含糊過去,挖完就走,從不記得填。等到這個系列拍的足夠長了,前方想挖都沒空地挖的時候,就會轉過身來,調轉槍頭,拿以前的坑繼續做文章。擎天柱黑化就是老坑立新墳,這和《速度與激情8》的范老大背叛如出一轍。一個戰無不勝的團隊該怎么繼續書寫,讓他們去打人也無非那幾套。于是編劇想了想,可以讓他們自己先打自己,然后在危急時刻或是良心發現、或是警報解除,大家又一起并肩作戰,戰勝強敵,最后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歡笑聲影片結束。
這樣的情節設計不但使得系列電影能夠繼續拍下去,同時主角黑化這件事也可以使宣傳變得更博人眼球。可是仔細想想,這樣的故事是有多么可笑。
權杖是誰交出去的,天眼又是誰搶過來的,一切困境的始作俑者就是這些所謂被黑化的主角。多米在崖山上眼看著自己的同伴被人追殺,等到家人安全了,才縱車飛下,拯救大家于水火之中。其他人都因為他的救命之恩而重新接受他歸隊,可是他們有誰想過這一切的危機和險惡當初都是誰帶來的?當擎天柱最后立劍高呼“我是擎天柱”時,我能感受到的只是蒼白的無力和滿屏的尷尬。
《變形金剛》的故事一直以來描述的都是兩個獨立的星球,大家各自獨立發展自己的文明。但《變形金剛5》將這一切本來還算自洽的邏輯全部毀壞崩塌。塞伯坦的文明數千年前就來到了地球,而且人類歷史的所有重大事件和關鍵走向都是他們干預的結果。從古不列顛的亞瑟王、二戰的丘吉爾到牛頓、達芬奇等等這些各個領域的偉人都接受過外星力量的援助。如此,我們還有所謂的地球文明嗎?
這就是9個大編劇合力勾畫的熒幕巨作?恩,9個人一起挖坑效果就是不一樣。
情節已經這樣了,如果視覺效果和配樂方面做得稍好一點,也還是能讓觀眾心里過得去,畢竟只是幾十元一張的電影票?!端俣扰c激情8》做到了,所以我沒有損它,可這次的《變形金剛5》顯然沒有。那跳躍的場景和突兀的人設,讓我時刻都想要逃離。
從影院騎小黃車慢悠悠的回到家,路上不禁在腦子里為它想好了下一部的劇本——
造物主被擎天柱打得重傷,但死而不僵。身體化為萬千源晶,分散在華夏大地的ofo單車當中。威震天率領霸天虎們試圖聚集所有的黃色單車,來救活造物主。雖然汽車人和人類拼死阻止,但邪惡一方最終還是成功了。數億輛小黃車堆積成的造物主與威震天合體之后無人可敵,打得人類和汽車人屁滾尿流。萬急時刻,主角手中的上古秘鑰驟然發光,中原大地的所有摩拜單車紛紛涌聚過來,與擎天柱合體變身成為摩拜版擎天柱,最終打跑了威震天和造物主。
原來幾千年前來到地球的塞伯坦文明一直將一股力量隱藏在共享單車之中,塞伯坦又一次在關鍵時刻幫助了人類,拯救了地球。片名可以叫《變形金剛6?黃色風暴》,順便還可以拉拉廣告。廣告詞我也想好了——
“擎天柱與摩拜單車合體,共享單車大戰終分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