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未曾有,心凈踴躍

丁酉年臘月十三

今日大雪,重溫舊書,看到一段:

“?

黃昏時,仍是雨天。我看著庭院里的兩棵梨樹很久,樹枝上還剩余幾多白花。

他說,陰天、雨天、晴天都好。夕陽西下時,院子里分外寧靜,有時希望光就此停止。梨樹若在花期盛放,晚上燈光灑在上面,潔白如雪。早晨的陽光照進來,色調柔和,花瓣開得飽滿,也很美。

放下書,抬頭看窗外漫天簌簌而落的雪花,書中有“一樹梨花落晚風”,此刻,大概是“一襲雪花揚凌氣”。

這本書是慶山的《得未曾有》,想與你們分享。

?得未曾有,心凈踴躍。

《得未曾有》是著名作家安妮寶貝改筆名“慶山”后首次發表的散文集。新的筆名意味著狀態和心境的變化,她如此解釋道:“這次改名不代表安妮寶貝這個名字的消失。所有新的發生,建立于原先,而不是離開自己的過去。我選擇了一個極為簡單的名字。更多理解是在意會之中,因此無須解釋太多。”書中講述了她在長途旅行中與四個陌生人的相會和交集:

一位愛作畫也善于烹飪的廚子,倡導他的飲食方式;

?一位回歸農村的攝影師,與妻兒相伴山居,禮敬故鄉和大自然;

一位年輕僧人,以詩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領悟,供奉信仰;

一位以古法彈奏的老琴人,年過八旬,心守一事。

她將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一切細節,一切觀點,均如實記錄下來,將種種不同的個人觀點、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命形態,以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完整呈現,“獻出溫柔而敞開的溝通,坦呈質樸而真實的經歷。”讓讀到的每一個人去分辨、吸取、選擇、感悟,去獲取其中的價值和意義。這是節選的書中的序。

中國作家網一篇《得未曾有》的書評中,是這樣寫的:

花竹和氣,驗人安樂。心寂境喧,萬物森然。

她曾說,安妮寶貝這個筆名隨機而抽象,“除了持有一個永久的女童式形象,別無深義”。當青春冉退,回望當年來時路,只覺煙光明滅,一線如隔。人在成長,物質、情愛、得失、執念隨光陰流淌,漸漸變得稀薄而淡漠。曾經關心的、執著的,想要書寫的,表達的,想必已經情隨心易,不復當初。

江山依舊云空碧,昨日主人今日客。從今爾后,當如此稱呼,慶山。

確是得未曾有。

一向以內向性書寫為主題的安妮,易名之后首發作品,卻是出人意料地由內心私我的小天地走出。不再是大段大段的獨白和囈語,不再著力營構精致卻封閉充滿感官意象的心靈世界,她走天山下江南,去感受別人的人生。這一次,她只是記錄者而非親歷者,將自我色彩消融得最淡,講述了四個不相識的人的故事。

人間有味是清歡。

文字/劉蕾

編輯/歐俊杉

圖片/劉予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