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研究是一種生活方式,研究經濟學也是經濟學家的生活方式。
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每個人具有不同的性格、天賦,不同的比較優勢,業有所專,學有所長,分工合作能提高社會總產出,分工合作是經濟學最為樸素的智慧。
中國式眾籌方法論也是完全符合經濟學原理的。籌資金、籌人脈、籌資源、籌智慧,這是中國式眾籌存在的根本。
籌資金:這個比較好理解,招募一定數量的股東,每個人股份均等,籌集一定數量的資金,合力做一件事。
籌人脈:中國式眾籌最不同于其他眾籌的內涵之一,提前鎖定項目未來所需要的人脈關系,把具備這種人脈的人招募為股東,變將來的外部商務關系變為內部合作關系,且每個股東的人脈和從事的行業是不相同的,不同的人分工合作,同力打造項目,成功率會提升不少。
籌資源:中國式眾籌最不同于其他眾籌的內涵之二,不同的項目需要的資源也是不同的,土地、技術、稀缺資質等等,假如你找到一片項目可用土地,談購買、租賃,付出的代價會比較大,后期得到的支持、配合你也不能掌控。如果把這土地擁有人招募為股東,情形會大大不同,不僅省下購地或租賃費,還可以把相關的事宜委托他完成,他還會積極主動去做更多的事,為什么呢?因為他是股東,他在給自己做事,收益已經與項目綁定,同樣希望項目成功。技術、稀缺資質以及其他資源都可以用一樣方法取得。不同資源用在同一項目上,也是分工合作。
籌智慧:方法與前面說到的差不多,律師:負責項目的法務事宜;媒體人:負責項目的推廣宣傳。等等,股東發揚自身專業智慧,分工自己的優勢,為項目發揮作用,共同推進項目成功。
資金、人脈、資源、智慧,不同的要素分工合作;不同的人群分工合作,這是經濟學智慧,也是中國式眾籌成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