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郎朗在各種比賽中成長并脫穎而出!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作為一名從小就在各種比賽中“摸爬滾打”,聽一聽郎朗對于參加比賽都有哪些經驗分享!
1、選擇合適的曲目
比賽絕對不要選擇超過自己能力的曲目,這只會讓臺下的評審加深不好的印象;曲目是否是自己喜歡的也很重要,一首自己不喜歡的曲子很難自然的表現出自己的特色的;選曲盡量不要暴露自己的技巧上的缺點。
2、音準的重要性
彈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音準,在國際比賽當中你是幾乎很難挑到參賽者有音準的問題,而國內的比賽則是一堆人都有音準的問題,相對的如果在比賽中你的音準特別好一定可以加深評審的印象。
3、節奏一定要合理
節奏一定要照作曲家的意思,如果是可以自由的地方也絕對要控制在合理范圍,最忌諱的就是熟的地方趕拍子,技術有問題的地方放慢速度,這是最不好的。
4、確定樂器的狀況
不管你是用自己的樂器或是因為比賽去借了更好的樂器,一定在上臺之前要檢查樂器的基本狀況,通常要比賽前的一個月內最好換一套新的弦避免在臺上斷弦的風險。
5、永遠不被失誤影響
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最糟糕的是在臺上因為一個錯誤就影響后面的表現,以前老師曾經鼓勵我,我們站在臺上的時間很久,不像運動員可能在幾秒的賽跑就要決定勝負了,確實在臺上永遠不要去看自己已經錯誤的地方,厲害的人除了盡量做到不失誤以外,也不會因為一些小失誤而受影響,臺下的評審很清楚如果自己拿起樂器也未必可以零失誤,所以千萬不要被失誤影響。
6、優美的音色
比賽時候千萬不要只記得要彈得對,而忘記了音樂最基本的是要彈得好聽,這是音樂家一輩子都在追求的,音色上在平常練習時候就要多注意了,不要在比賽成為一個精準的機器人,這樣的演奏可能可以到下一輪,但絕對不會成為最后的第一名。
7、跟真正專業職業的伴奏合作
國外的國際比賽通常有非常職業的伴奏者協助比賽,參賽者通常跟他們練一、兩次就要上臺了。如果在演出者自行找伴奏的情況,有一種伴奏者絕對不要找,那就是永遠不會給主奏意見的伴奏者,我們是要找伴奏,不是找伴唱機。千萬不要找那些有在教別的樂器也有在接伴奏的人,那些人大部分無法用心把伴奏彈好,只是彈對而已。
8、有說服力的音樂風格
音樂是有風格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現代樂派都不同,曲子風格的方向常常曲名就告訴你了,例如絕對不要在臺上拉一首舞曲卻沒有讓人想要跳舞的感覺,了解自己演奏曲目的背景也是確立正確風格的一大重要指標。
9、熟悉伴奏部分聽伴奏
上臺如果是只是讓伴奏跟你的話,那直接的說就是你的演奏永遠就是學生等級的程度了,一首曲子的熟悉度你必須要連伴奏在干嘛都很清楚,這讓你的音樂表現會更合理更有互動性,也不會在臺上因為失誤而突然不知道從哪里接下去。
10、展現個人風格
這是最困難的一點,很難用文字去形容,比賽很多東西是拉評審認為對的,例如風格、節奏、音準這些都是有對不對可以去判斷的,但沒有一定對不對的可能就是你個人的風格,而這個是那些拿第一名的人身上永遠的特質。
一場比賽的效果抵得上一整年的辛苦練習。
參加比賽,站上舞臺,我們才能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不足,哪些方面可以更好。
要相信,比賽會是最好的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