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天的目光
今天去菜市場買菜,那位中年阿姨仍舊很熱情地招呼自己跟她買菜。我瞟了一下她的菜攤,今天所賣的貨色很不錯,可我仍舊沒有跟她買菜的打算,即便我清楚她的菜價不貴。昨天我也是這樣搖著頭走過她的攤位的,只因前天……
前天經過這個地方時,她主動熱情招呼我買她的苦瓜,我便蹲下來挑選。一挑選,才知道所有的苦瓜表面都擦傷了,于是我便起身,準備到別處看看。
她一看我起了身便急著問我為什么不買,我實話告訴她這些瓜表面上都有傷痕所以不想買。
“你要表面不傷的是吧?那邊的那些就不會呀!”她很有“意味”地說。順著她的所指,一看盡是些苦瓜仔,那種生長不是很正常的苦瓜仔,此時我才知道她有意損我。心里立刻激起萬丈怒火,我又沒有說定跟你買,覺得不適合各走各的,這本很正常的事。何來這樣的挖苦?
心里雖然氣憤,卻覺得沒有必要去跟她理論,只在心里發狠地想“今后,只要這個市場里還有其他菜,休想我會買你的!”
第二天當我再次走過她的攤位時,她仍舊熱情招呼我。不知道是完全忘記了昨天她自個的做法、還是這種做法于她來說純屬自然,因此也就不記在心上。而我呢?當然不會再去買她的菜。今天她又一次熱情招呼自己,這樣看來對于損我的事情,她自個是全都忘了。
或許是忘了、或許是根本就不當一回事,這便是這位賣菜阿姨的境界。在她看來,只有那些買她菜的人才是值得尊重的,反之則可以隨意諷刺、挖苦。全然忘記了,這買菜的人第二天、第三天還會來買菜的事實。更是想不到買菜人身邊還有一幫也時常來買菜的姐妹,因此也就不曉得只要能夠服務好眼前的這一位,她的利益便可無限長遠的道理。她只顧著眼前自個心情爽快就行,至于這樣做明天自己將會遭遇怎樣的一種狀況是顧不得、想不了的。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看似跟你眼前所做的事情無關,可它卻跟你昨天所說的話有關。昨天你的行為是好、是壞,會直接影響到你今天所得到的回報,而且這個回報會無比深遠下去。比如賣菜阿姨如果為人不錯的話,我會向其他人推薦她;相反的話則是相反的做法。而這種推薦與阻撓還會不斷深遠下去,最終構成買菜阿姨的一個外部條件與環境。
這個外部條件與環境看似是他人給的,事情上很大部分是賣菜阿姨自己造成的。假如她原本發出的是一個善意的話,今天她所得到的會是善意地回報;相反的話,也就只有“惡意”了。可惜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就像這位賣菜阿姨一樣,目光不及一天,又怎么能明了這其中的道理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