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某一件物品,你能在30秒內迅速在家里找到嗎?
采訪過一些女性朋友,答案往往都是否定的,尤其是生活中“事兒多”的那類人。
比如我一位大學同學,喝水、喝咖啡、喝綠茶、喝紅茶都要用不同的杯子,家里光杯架就三四個。
但如果,你深諳收納之道,一切便會迎刃而解。
不要給自己第二個選擇
在一段婚姻或戀愛過程中,可能性與選擇余地多了,自然“亂花漸欲迷人眼”。
這樣的道理,同樣適用于家居歸納。
如果你在尋找一把剪刀,而你的腦海里浮現的,是若干個可能會裝有剪刀的抽屜。那么你的下一步行動,一定就是把這些抽屜一個個翻過。
為每一類功能的用具只準備一個置放區域,是“井井有條”的第一法則。
我們舉個例子:透明膠布在一般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不高但卻總有一些地方能用得到,比如偶爾寄個快遞,粘貼幾張文件紙。而使用透明膠布時往往也會用到剪刀、裁紙刀等,進而“連帶法則”,包括雙面膠、便簽等我們都可以歸納為一類,準備一個小盒子,把這些同類物件裝在一起放在玄關的柜子里。
在整個家里只有這么一個地方是放置此類物品的,那么在需要的時候你想到的自然是那個區域,也就不會再發生“千尋萬覓而不得”的情況了。
永遠不要忘記“物歸原位”
“剛收拾好的家里,不出三天又亂了。”
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抱怨,其實不是亂了,而是你總是忘記把使用過的物品再物歸原位。
前陣子需要用到一份文件,我理所當然地打開家中專門放置文件的抽屜。但翻箱倒柜三四遍,依舊不得蹤影。
可在我的記憶里,有個聲音一直在重復:“它就該在這抽屜里,我還清晰地記得當初把它放進去時的場景。”結果后來,發現這份文件是被我遺忘在了車里。
原來是期間辦事用過一次,卻忘記放回抽屜。我牢記的是放置它的地方,但卻忘了中途一些其他情況。
“物歸原處”這個看似簡單的詞語,實際上執行起來卻不那么容易。
但銘記一點,做到從哪來回哪去,才不會影響你腦海中的“家庭萬物布局”。
做個“Tag Girl”
我有個很強迫癥的習慣,家中所有的藥品、食品、日用品在開封后都會貼上一個標簽,標注上計算好的有效日期。
這個習慣有點兒庸人自擾,但卻無比實用。
比如一盒腮紅,化妝的女性都知道,腮紅這玩意哪怕每天使用也能用到天荒地老。但腮紅的保質期往往在兩年左右,如果沒有那一貼標簽,可能你在臨近保質期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每次用到它都會自我懷疑,它有沒有過期?過期了會不會讓皮膚過敏?我究竟該不該扔掉它?
而標注一個標簽,左不過花費十幾秒鐘,卻能換回你很長一段時間的安心,誰說這不是最劃算的買賣?
整理收納,其實是再簡單不過的工作。
難道還比寫份報告,翻譯一份稿件,來段freestyle難?
核心其實就在于如何讓家庭布局變得更為高效,讓你的生活更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