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澈
人人都想過朋友圈的生活,吃喝玩樂到處嗨皮
人人都不想枯燥無聊上班,想要到處流浪歌唱
可是你真的不必羨慕任何人,
你目前的生活就是最佳狀態。
或許你有一份說好不好,說壞不壞的公務員工作,
耗著你每天朝九晚五,喝茶看報,無聊窒息,一眼望到死卻不愿離開;
或許你有一份底薪超低,提成超高的彈性銷售工作,
每天陪吃賠喝陪笑臉,壓力大到失眠掉發記憶力下降,卻依然樂此不疲;
或許你有一份忙時忘記吃飯,閑時東張西望的文員工作,
每天勾心斗角,聊衣服化妝,抱怨又拜金,卻不敢跳出舒適區的工作。
。。。。。。
這樣的工作現象,真的可以延伸折射到各行各業,無論你是什么工作,你都有過抱怨、憤怒、委屈、哭泣、分分鐘鐘想要辭職的沖動。
但是,你為什么不辭職呢?
加班到深夜,心里有一百種聲音:我要辭職。
背了黑鍋,內心有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老子要辭職。
拿著員工的工資,操著老板的心:一定要辭職創業。
多少人內心獨白都如此驚人的相似:
我熬到過年就辭職,我要去過有詩有遠方的生活;
拿到年終獎我就辭職,我要過有酒有肉有歌唱的生活;
可是,你一次又一次失言了。
沒辭職,只能證明你還比較滿意目前的生活工作狀態。
你的工作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安定,不會大紅大紫,更不會餓死。
你的工作給你帶來了高收益,有了金錢的膨脹,換來了家人朋友的肯定,再苦再累也值得。
沒辭職,只是說明你沒有勇氣跳出舒適區。
你在某個特定的環境里,舒適而安全,跳出來就意味著一切清零,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你還沒做好準備,你沒有從頭開始的勇氣。
小青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后,去了一家雜志社,實習生本就是打雜居多,干正事少之又少。本帶著學習的目前去的,每每虛心請教老師,都會吃閉門羹。久而久之,抱怨連連。
每次一起吃飯,聊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聽她抱怨。我曾無數次直白的告訴她:“不喜歡,學不到東西就離開。沒人會留你?!?/p>
可在她的認知里,報社、新聞是她的夢想,她想拼一拼,搏一搏,說不定就會被領導賞識。說不定,她就可以看到曙光的那一刻。
可是,等啊等,等來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抱怨。
每一次采集信息,編寫稿件,都會被返回來,無數次修改。加班加班加班。
生活只剩加班。
日積月累,通過的稿件,越來越多,越來越有感覺??墒?,發出去的沒有一篇是帶有她的署名的。
第一次,老師說,你出錯我要負責任的。我不能寫你的名字。
第二次,老師說,你還需要歷練,你不達標。
第N次,老師說,你很好,但我就是不能署你的名字。
只是因為,她的稿件越來越好,老師拿到的獎金也就越來越多。一旦署她名,獎金就不再歸老師所有。
現實就是這么坑爹,這么一步一步改變了你的世界觀。
你努力,不一定會有成果;可是你不努力,一定不會有成果。
為什么不辭職呢?
因為標簽。身邊的朋友家人,都認為能去做新聞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能進那樣的單位很棒的,簡直就是光宗耀祖。
委屈嗎?
十分、特別的委屈。
為了心存的逐漸微弱的夢想,為了標簽化自己。再委屈都要咽進肚子里。
只求有一天能夠變成“老人”,出人頭地,壓榨他人。
你還羨慕那些所謂的記者,新聞編輯者嗎?
這世上真的沒有人值得你羨慕,他們背后都有著你所不知道的傷痕累累。
他給你看到的所謂的光環,只是他希望你可以看到而已。
認識一位新媒體小編,文章寫的很好,被數家大號轉載。
在他經營的號里,他傾注了很多情感,時間,精力。
眼看,內容越來越好,粉絲粘度也越來越強,大家都很喜歡他并支持他。
突然有一天,領導告知他此號要改為“營銷號”(即賺錢利器)
二話不說,非常瀟灑的寫了離職書。
得知消息后,我問過他,你真的舍棄啦?不考慮?。?/p>
他很肯定:當然。
“我經營的平臺,不是我想要的發展方向,留下來,又有什么意義呢?”
嗯,我很贊賞這樣的人,這樣的為人處事方法。
有才能走四方,條條大路通羅馬。
只要自己有技能,有能力,還怕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嗎?
此處不爽,不必多留。
性情中人,大多如此,瀟灑,努力,有夢想。
工作和戀愛一樣,如果愛,請深愛;若不愛,就離開。
如果喜歡,就努力工作;如果不喜歡,不要整天抱怨卻不離開。
沒有誰逼你喜歡不喜歡你的人,也沒有誰逼你在一家你不喜歡的公司不走。
畢竟工作時間占據了我們三分之一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