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號11-Josieqiu
前幾天小伙伴小逗寫了一篇,《別再把所有問題歸咎于你的原生家庭》,如果不是看了這篇文章,可能今天的這篇作業我會從“金錢觀來源于原生家庭的有多少?”這個方向來思考。而就是有這顆小種子的點撥,讓我引申了我的思考方向,我已經離開原生家庭多久了?我是否已經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去重塑我的世界觀和金錢觀?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先梳理一下我的金錢觀。
1、? 隨心所欲,百依百順。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熱愛網購,上班不忙的時候,就會去瀏覽網站,看到喜歡的就下單,購買的原則是喜歡或者這個東西不錯,或者根本沒有原則;我們夫妻去逛街的時候,對看重的東西來者不拒,對待滿足自己的心愿這件事百依百順,即使違背了消費原則或者超出預算也不例外。因為從來沒有從這個東西是否適合我、是否對當下的我有價值這個角度去考量,致使家里常常堆一堆沒用的東西,重復的東西,或者干脆對這件物品的喜愛程度大打折扣。
2、? 富貴病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把兩個概念混淆了,一個是擁有過好的享受過好的才可以創造好的(這個觀念本身沒有錯);另外一個就是富貴病。我們把自己定位在過高的位置,從吃穿住行到與朋友家人相處,膨脹的內心讓我們感覺我們有很強的權利感。再沒有提高時間效率的前提,本來可以走幾步,卻一定要開車;旅行或外出待人接物所表現的不真實感,等等。構想的現實和實際情況脫鉤;內心與現實也不符。這樣的金錢觀,直接導致我在幾年前的一筆投資,損失慘重。
3、? 浪費。
浪費有兩層含義,一個是過量的浪費,一個是過度的浪費。過量很容易理解,能吃1個卻買了3個,多出來的就是浪費,除了浪費本身,原本要吃的那1個也不覺的香甜。過度的浪費,上面也有提到,提高生活品質是我們生活進步的體現,但是“度”要掌握好,比方說,是不是一定要每餐都食龍蝦鮑魚呢?是不是一定要摒棄所有國產食物和用品呢?除了食品安全的角度外,有多少是自己虛榮心和對待金錢的不珍惜呢?
4、? 不存錢。
不存錢和正確的去投資是兩個概念。有人苛刻自己的生活,一分一毛都積攢下來,該有的生活品質也享受不了,不投資自己的身心,內心空虛一身毛病,積攢的錢財抵不過通貨膨脹,一輩子過的艱苦和清貧,這不對。不存錢,指的是沒有正確理財的行為,沒有風控觀念。說到這,我簡直不能不講自己一個血淋淋的例子,都知道帝都的房價高,我在大學畢業以及工作幾年以后,分別投資和置換了2套房產。有一年,我自己的狀態是,綜上的差勁的金錢觀,以及致命的不存錢。居然拿了一套不動產去換了現金去提高生活品質以及投資另外一個項目,結果是第二年房價大漲,我資產直接縮水幾百萬。你可以說這是投資與回報不成正比,算投資不成功。但一般人或者專業顧問都會選擇保留不動產,風險低,而一旦換成貨幣,貨幣本身的貶值,外加新的項目的風險值大于不動產,且回報率高出通貨膨脹的數值低于房產。那么問題就來了,你的價值觀金錢觀是你作出決定的指導方針,你的指導方針都錯了,結果又能好到哪里去?
2016-2017年,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上課之前沒有認真的想過這些都是隸屬于金錢觀的)并做了全面止損,收攏合并資產。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調整,效果不錯,我感覺勢能也在逐步恢復。正如Grace講的,金錢觀、價值觀越來越對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