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遇到一本書,在你最青春年華的時候,它陪你一起成長,在你冷漠孤獨的時候,它可以溫暖人心,在你失意頹廢的時候,它可以使你重燃激情。是的,我曾經遇到這樣一本書,它史詩般的場景描寫,簡潔樸實的語言,飽滿傳神的人物,使我第一次讀到就感到深深的震撼,它就是天才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次次捧讀這本書,我儼然已經成了書里的一員,或者說書中所描述的那些事、那些人物就好像曾經發生在我的身邊、就是我生命中久識的人,伴隨著他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我也高興和難過。可是讀的次數多了,每一次總有那么幾個地方擱得心里不舒服,總覺得要是不這樣該多好。
少安和潤葉為什么不能在一起?
少安,貧窮家庭的汗臭農民,潤葉,干部家庭的公職教師,他們是典型的因為現實差距而沒能在一起的人,這種情況電視里和現實中都有很多,可是為什么我們每一次讀這本書都為他們沒在一起感到惋惜,每一次都會被這段“感情”深深觸動呢。或許我們是心疼潤葉,這樣一個美麗溫柔的女子不該被這樣對待,我們覺得這樣的人就應該和她相愛的人在一起,所以我們才會在內心里悄悄埋藏下自己的期待。
很多人不滿意少安的退縮,覺得他不夠勇敢,甚至覺得他并不愛潤葉。我覺得他是愛潤葉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在收到潤葉的情書的時候,感到莫大的溫暖和幸福,他也不會覺得要是能娶到潤葉是世界上最滿足的事情,他也不會在深夜里一次次嘆息和用拳頭砸墻壁。
問題是,門不當戶不對的兩個人應不應該在一起?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一般來說門不當,戶不對,還發生了兩個人相愛的事情,那就是說明弱的一方的他(她)具有某種很吸引對方的品質。這時候強的一方考慮問題的方式通常都是“二人式”的,如果弱的一方考慮問題也是“二人式”的,彼此還有掙扎的可能,且不說掙扎的結果如何。如果弱的一方考慮問題不是“二人式”,而是除了彼此,還有其他很多的人,這時候就幾乎沒有可能了。少安無疑就是屬于后一種,他肩上承擔了太多負擔。
也許你會說,愛情本來就是兩個人的事情啊,為什么要考慮那么多,這就把愛情上升到很完美的境界了,愛情已經顯得不平凡了,而平凡的世界里終歸是平凡的,即便是愛情也是如此,愛,不可能只是兩個人的單純的愛。
少平在追求什么?
少平在黃原的工地做工的時候,哥哥少安在村里的磚廠已經開始上了道,少安想到黃原城把弟弟找回來,讓弟弟和自己一起干,他想兄弟合心,其利斷金,只要兩兄弟合起手來,這日子一定會更加熱騰。當他到城里后,在工地上看到少平因為做工被磨得傷痕累累的脊背時,他心疼極了,他不理解他這樣是為了什么,他一定要讓少平和自己回去。
于是兩兄弟在黃原賓館有了一段深入的交流,少安說他這樣在城里累死累活的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如和他一起回去,可以賺大錢。少平說,人這一輩子除了錢,應該還有另外一點什么才對。少安問他是什么,少平說他也說不清楚。少安這時候才意識到兄弟倆的想法已經天差地別了。
那么少平的思想是什么時候發生變化的呢?我們應該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少平無論是上學的時候吃穿多么不好,在工地做工的時候多么辛苦,他總是喜歡看書,看那種充滿人生哲理,思想豐富的書。就是在畢業之后在家代課的時候,他也沒忘了看報紙,時時刻刻關注著外面的世界。我想,應該就是在這些時候,書本讓他的思想慢慢變化了吧。
那么,他想要的另外的東西是什么呢?從他后來的經歷來看,他還是在工地上辛苦的干活,后來又到了黑不溜秋的煤礦工作,這中間的變化就是,他的農業戶口成了一個非農業戶口,他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一個工人,難道這就是他想要的另外的東西?我覺得不是,我覺得他想要一種生命的豐富性,這種豐富性強烈的誘惑著他,使得他在不管什么樣的經歷中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韌性。他干著的工作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是他的這種精氣神卻是不平凡,這也是他在和我們一樣的平凡的世界里特別吸引我們、鼓舞我們的原因。
為什么書里的人都沒有一個“好”的結果?
每次讀《平凡的世界》,內心總是會充滿溫暖的力量,可是當讀罷書,再好好回想一下書中的人物,心里又不禁有點悲哀。
少平和田曉霞相互吸引,愛得那么熱烈,眼看就要在一起,田曉霞卻在一次洪災報道里犧牲了,最后少平只能一個人去赴那個他們早已經約定好了的約會;少安拒絕了田潤葉的感情,一心一意在村里鬧騰他的日子,把這個已經瀕臨深淵的家重新帶上康莊大道,眼看他和賀秀蓮的好日子就要出頭了,可是賀秀蓮卻患上了癌癥;可愛的潤葉是那么愛著少安,可是她心愛的人卻娶了另一個女人,他不得不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李向前為了獲得潤葉的愛付出了雙腿殘缺的代價,金波和藏族姑娘相戀卻不能相守,煤礦師傅一家人那么樸實熱情卻也避免不了命喪礦下……好像每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吃苦受難來似的。
可是,誰想自己一輩子多災多難?喜歡多災多難的要么是神經病,要么就是不平凡的人,但是平凡的世界里的蕓蕓眾生,都不喜歡災難,甚至害怕災難,他們只祈求平平安安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然而即便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愿望也不可得。如果說《西游記》里唐僧去西天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可以得道成佛,那平凡的眾生經歷災難又能得到什么呢?
想到這里不禁讓我想到《活著》里的福貴和《生死疲勞》里的藍臉:福貴一生看著自己身邊最親的人一個個死去,最后只剩他一個人和一頭老牛相伴,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過生活;藍臉一生死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著一座座墳墓在里面聳起,無限悲涼,他也從來沒向生活低頭。是不是苦難的經歷才能磨練一個人的精神,他經歷的苦難越多,他就越堅強,而只有經歷過苦難,才證明他沒有白來過這個世界,哪怕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我想應該是這樣吧。
每次讀《平凡的世界》,擱得自己心里不舒服的就是這幾個地方,因為我們自己也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一個人,這些事情也可能統統發生在我們身上:如果我們明明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怎么辦?我們總是在那么忙忙碌碌的去生活,我們究竟為了什么?如果我們以后遇到很多磨難,我們有勇氣挺過去嗎?或許你曾經想過這些問題,又或者只是想過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又或者從來就沒有想過、沒有必要想這些問題,因為平凡的世界,就是活著,然后生死疲勞。
我想過這些問題了,我相信很多人不管看沒看過《平凡的世界》,你應該也想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