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研究背景
做GUI和UE也有2年時間了,一路走來,從當初懵懂的設計師(美工)也慢慢走上了正軌。前段時間朋友圈被一個叫“魯班” 的,每秒8000張banner的設計師驚嚇到了,第一反應就是:要被時代淘汰了么? 但隨后朋友圈各大公眾號就又來一波設計勵志雞湯——不做被魯班打敗的設計。
生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良好的自驅力成了不被時代淘汰的重要個人素質。魯班的出圖質量和學習能力的進步都實打實地讓人感到無比的恐懼,隨著學習能力的不斷增強,魯班的能力絕對不至于擼banner,涉及其他領域,比如出一套符合平臺規范的界面設計稿或者安全的配色方案絕對是可以想象的。
AI 時代,設計師還能做什么?
言歸正傳,隨著ios和Android的設計規范日趨一致,傳統的界面交互設計,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產品經理輸入了需求點,AI 自動分析需求,構建產品信息結構,梳理核心流程,再針對流程上的觸點輸出界面,生成一套具有可用性的界面,應該不是問題,那還要我來干嘛???? 天吶,再次感慨一下,果然是在被淘汰的路上越走越遠了。。。那么除了設計界面以外,作為人工智能時代的交互設計師,我們還能設計什么?? ? ? ? ? ? ? ? ? 答案:語音交互
未來,開口即來:
1.語音交互的概覽
2.設計原則
3.對話意圖與階段
4.對話內容的編寫
語音交互概覽
當下的主流交互還是基于設備屏幕,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人類透過對話的方式獲取信息與機器進行交互,將不會再是電影橋段。那么在這樣的一個領域,對于設計師無疑是增加了一個新的挑戰:如何打造以自然對話為基礎的用戶體驗。
首先來剖析一下日常人與人之間的對話,用流程設計的思路,可以分為4個步驟:1.聆聽聲音 2.理解語意 3.知識能力 4.組織語言
當然語言交互技術,是基于上述的4個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幾個關鍵行為也是需要考慮的,1.關鍵詞、2.上下文、3.多變性
1.關鍵詞
自然語言對話是由雙方的一來一往所談構成的,而在對話的過程中,都會有個有效的連接詞,這樣才能知道怎么回應對方的話,在語音交互中,這個有效連接詞就是關鍵實體詞
上述的自然對話中,就是典型的一次失敗對話,可謂是牛頭不對馬嘴。試想一下,如果語音交互的過程中,應用因為不正確的關鍵實體詞,導致用戶與應用間的交互失敗,帶來糟糕的使用體驗,后果應該也可想而知吧。
2.上下文
自然對話中,會因為表達事情的復雜度、時間、地點、效率等,產生有脈絡的對話過程,在一個連貫的線性對話中,上述的關鍵實體詞會被隱藏,這個時候,建立語音應用時,需要考慮用戶在使用中,是否會有上下文的對話情境。
3.多變性
人是復雜的動物,在描述一件事時,會因為周邊環境、時間、正在進行的動作,采用不同的描述方式來敘述同一件事。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對話時,要考慮大量多樣化的語音輸入命令。
語音交互肯定不及界面交互那樣規范化,語音交互的流程會顯得更加直接,因為在創建語音應用時,規劃好使用者可能進行的語境以外,還需要收集用戶數據,這個數據不局限于表達意圖所使用的各種語料;一種意圖,多種語料。
設計原則
語音交互的三大原則:簡潔、自然、考慮全面;做到這三點準則,基本上是可以保證語音技能的可用性。
1.簡潔清晰,實事求是
用戶在語音交互時,對比界面交互,語音交互所承載的信息量是很少的,在單次交互中有復數信息時,用戶是無法針對語音信息并列瀏覽進行選擇的。同時用戶對語音信息的記憶時間和界面圖像相比要短很多很多,僅能根據短期記憶和有限的語音提示來完成操作,這就要求在設計對話時候,降低每次對話的信息量,幫助用戶完成任務。
1.1用簡短語言,來傳達重要信息
在短時間的對話內,只表達必要的信息,避免輸出不相關的信息,避免影像用戶。
1.2避免出現過于武斷、不相關的對話
設計語音對話時,設計目標應該和用戶同步當前的狀態,避免帶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或者提醒用戶一些與當前語境不相關的內容。
1.3 跟從對話合作原則,進行有效的對話
量的準則:保證說話內容滿足對話所需信息量;保證說明內容不超過對話所需信息量
質的準則:避免說出的內容是虛假的;避免說出的內容缺乏足夠證據
關系準則:說話內容滿足當前的語境
方式準則:說話清晰明了;不適用晦澀難懂的詞語;避免使用容易產生歧義的詞語;簡潔自然;說話井條有序,符合對話結構
2.用語自然,貼近生活
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用語言進行交流,當用戶與應用發生語音交互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這個優勢,創建符合自然語言特性的對話,來達到好的用戶體驗。在創建對話內容的時候,設計師會無意識地用書面用語來編寫,試想一下,在語音交互過程中,書面的對話內容總會顯得一板一眼的,也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在創建完成后,采用TTS或者大聲朗讀的方式來測試對白,寧可語法錯誤,也要保證對話的自然。
2.1避免使用技術類用語
對話應該具有普遍性,避免出現【科技術語】【專業詞匯】【方言用語】
2.2以「說明+提問」的方式設計追問句
當用戶給予的關鍵實體詞不滿足意圖的需求時,會需要與用戶進行多輪交互獲取更多的關鍵參數。在多輪交互的追問句中,包含「隱姓含意:說明當前情境+明確含意:需進行的操作或選項」,來幫助用戶順利完成意圖。
2.3以「引導」比「提問」來的有效果
當你所創建的對話應用意圖,需要用戶給予較多的關鍵實體詞作為完成意圖的參數時,建議依照參數的優先級、用戶使用數據等,設計追問句逐步獲取用戶的關鍵實體詞,避免一次陳列多種類型任務讓用戶自行挑選。
3.考慮全面,反饋即時
由于語音交互是無法透過有形實體,來限縮用戶的使用路徑。用戶在與你的對話應用交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未在你考慮范圍內的情境,當對話內容脫離你設定的情境時,你需要提供適當的引導以及修復對話,幫助用戶從錯誤中恢復。
3.1制定信息確認策略,增強對話信心
語音設計的第一步,就是透過語音交互以及對話內容,讓用戶知道我們正在理解他的意圖,幫助他完成他的需求。透過制定你的對話應用確認策略,可以幫助用戶建立對話的信心,也能幫助用戶逐步走在正確的操作路徑中。
3.2以「鼓勵」取代說明「錯誤」
語音設計的第二步,就是思考在沒有圖像說明引導的條件下,如何鼓勵用戶進行嘗試,并在用戶脫離使用路徑時,適時引導用戶回到正確路徑中。語音交互的過程,用戶比較能理解可視可聽的部分,但后臺系統的處理過程用戶是不可見的,可能會因為不同的錯誤問題,導致使用體驗進一步惡化,因此建議區分「系統問題、應用問題、數據問題」等幾種不同問題,幫助用戶理解當前狀況。
先分享這么多,學習來自于天貓精靈官方語音交互指導手冊,下篇會繼續分享語音交互的對話意圖和內容編寫部分,感謝,我們不見不散。